不过有的地方不用茉莉,用罗汉果花,也是一样的,不过我们姨奶奶喜欢茉莉的香味儿,我就用了这种了。"翠儿指着三个格子里头的香草道。
唐宝云听她侃侃而谈,好似十分熟悉,便笑道:"你倒很会这些。"
翠儿笑道:"大奶奶不知道,原是奴婢的娘不是本地人,我娘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从海边儿过来的,以前在那边伺候过一户主家,是当地药材商户,开了两家生药铺,还有一处医堂,半个城的人都在他们家抓药呢,家里连老太太都是知道医书的,园子里再不种花儿草儿的,种的都是能入药的呢。"
翠儿嘴角也十分利落的,接着道:"家里厨房就常拿药材熬汤炖肉,我听我娘说呢,太太屋里丫鬟早起伺候梳妆,见太太嘴唇不润了,即刻吩咐厨房午饭加一道萝卜炖猪肺。"
这还真是各家有各家的讲究,唐宝云听的津津有味:"怪道你这丫鬟水色这样好,原来是滋补有道啊。"
婉姨娘在一边听着,就跟着笑道:"可不,翠儿才进来的时候,我就常见她拿些草根子gān叶子的泡水喝,嘴里还嘀嘀咕咕念念有词的,问了两回才算明白,不过大奶奶别说,这还真是有些儿道道,有时候有点儿小毛病,懒得惊动府里请大夫,翠儿去厨房煮点儿稀奇古怪的汤,或是廊下炖些异香异气的茶,倒也见效些。"
翠儿见大奶奶这等捧场,有心卖弄,笑道:"大奶奶想必也听说过,药补不如食补,就如我外祖母以前说的,她老人家在那家子伺候的时候,就最讲究时节,到哪个时节,就必要吃哪几样菜,家里管家的是大太太,可管厨房的却是姑奶奶,下雨出太阳吃的都不同,老太太和姑娘们用的又不同,都jing致着呢,不过也是真好,人家一家子,寿延都长,孩子们也少病的。外祖母说,老太太都八十了,眼不花耳不聋,天天自个儿逛园子,十分有jing神,听说就是牙齿略差些。"
唐宝云听的直点头,广东一带沿海富庶,确实是很讲究熬汤,汤里各种药材,都是有食物配比,照着季节不同而吃的不同的,她以前到底资讯发达许多,也见过专门做药膳的店,并不是食店,而是专卖配好的各种药材,照着功效买回去熬汤食补。
不过肯定不如翠儿说的这样细致,翠儿说的那家子,那等于是专业人士每日微调,而且是各人有各人的配方,并不是那种店,千人一方,那自然针对性差一点。
其实京城有钱有权的人最多,这种人什么都有了,最怕的肯定是死,开个这种药膳店,一定很对路,只可惜,没有专业人士啊,唐宝云颇觉得可惜。
不过这个三和茶倒是真不错的,唐宝云笑道:"咱们没那本事,不敢比那位老太太,不过你这三和茶是挺好的,给我也包一包,我嗓子gān的时候也喝一喝。"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