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武当山宋青书 > 第十一章 出城,回山

第十一章 出城,回山

情还没有被发现,我们快些出城去,晚了恐事情有变。”

俞岱岩问:“都准备好了吗?”

“嗯。”清风回答。

俞岱岩对众人说:“接下来,我们会坐达鲁花赤府的水车出城,但是你们每个人都不能发出任何一点声音,否则我们就全都完了。清楚吗?”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事关自己和大家的安危,而迷人敢胡乱开玩笑。

当众人跟随清风出了院子,再次翻墙出门,就看到一连三辆马车,车上都有个大桶,正静静地停在巷子里。

清风走到木桶旁,不知在哪里按了一下,就看到木桶桶身上弹开一个洞口,口子不大,勉强可以让一个成年人钻进。

俞岱岩说:“大哥,你和五弟一个桶,我和李钊一个桶,刘根民夫妇一个桶。”

众人听从俞岱岩安排,都一一钻进桶里,桶内的空间非常狭小,勉强可以容纳两个人蜷曲着身体,头顶着木桶的底部,身体是一点都不能动弹。底板上有几个细小的空洞,保持空气的流通,不至于把人憋死。

待六人都钻进桶里后,不知从那个地方来了三个人赶着马车就往城门方向走去。

六人在桶底感受到马车的震动,都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丝毫的声响。

很快,马车就来到城门口,被一队守城士兵拦住。

张翠山隔着木桶仔细听,听到有两个人再用蒙古话交谈,不多时,马车再次行动起来,而且越走颠簸越大,想来是出了城后,城外的路不好走。

张翠山这时有点佩服这个清风,不知道他靠着什么方法,竟能让蒙古人在这半夜放人出城。

马车越走越快,过了大概一盏茶的时间,马车停了下来。

赶车的马夫打开木桶,放几人出来,张翠山出来后一看,已经到了荒郊野外,他拱手抱拳对赶车的马夫说:“多谢几位相助!”

马夫们就像没听见一样,待他们六人都出来后赶车马车飞快地远去。

等马车走后,俞岱岩让大家跟着他走,来到一片树林中,张翠山就发现已经有一辆马车和四匹马被拴在树上。

宋远桥对刘根民夫妇说:“刘兄弟,对于你母亲的死,我们感到很难过,但是当前最要紧的是,保住你夫妻二人的性命,才是对刘老婆子最大的报答。我们为你们夫妻准备了辆马车,车上有一些细软和银钱,我想你们连夜离开襄阳城,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你们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你母亲的尸体我武当会厚葬,每逢初一十五当按时祭奠。你看如何?”

刘根民本想回去看她母亲最后一面,顺便带走家里稍微值钱的家当,但是听宋远桥这样说,也只得作罢。

他是一个庄稼人,今晚经历的一切对他而言就像是一场梦,他忍不住对宋远桥深深鞠了一躬,李兰翠也学丈夫的样子

“武当的大恩,刘根民这辈子都忘不了,谢谢宋大侠,谢谢俞大侠,谢谢张大侠。”

武当三人也都纷纷拱手抱拳回敬。

刘根民扶妻子上了马车,自己坐在车辕上,像赶牛一样吆喝了一声,马车缓缓前行,很快就消失在路尽头。

宋远桥看着刘根民夫妇远走,长长舒了口气,心里放下来一个重担。

“总算是把刘老婆子的事情处理妥当了,只等回山厚葬刘老婆子了。”他笑着对两位是师弟说。

然后看着李钊问:“李兄,你当下有何打算?”

李钊说:“河南省(元朝时襄阳属于河南行省襄阳路)我是待不下去了,我准备去西域,投奔我父亲好友。”

俞岱岩说:“看你的样子也是家学渊源,汉人课时不允许读书学艺的,怎会沦落到给蒙古人做翻译了。”

李钊苦笑一声道:“一言难尽啊。”

几人见他不愿多说,也不在追问,相互之间道了个别,只道山高路远,后会有期,便纷纷上马分别。

三人见李钊也走远,纷纷调转马头,准备朝着武当山方向出发。

这时张翠山终于憋不住问俞岱岩:“三哥,我有三个问题不解,还请三哥赐教!”

俞岱岩见五弟问的真诚,点了点头说:“你问,三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翠山马上道:“第一个问题,你怎会在这里准备四匹马?我们本来只打算就刘根民夫妇,一辆马车三匹马足矣,缘何会多准备一匹马?你是知道我们会多救一人吗?”

俞岱岩说:“这匹马本来是给清风准备的,结果便宜李钊了。”

张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