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蒙家军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
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自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三川郡。三年,攻赵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赵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五年,秦闻魏公子死,使蒙骜攻魏,取二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土与齐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骜卒。其子蒙武、孙蒙恬均为秦国名将。
蒙武
蒙武具体生卒年月不详,中国战国时秦国名将。祖居齐国,父蒙骜、子蒙恬皆为秦名将。
为将经历
公元前224年作为裨将军和王翦带兵六十万进攻楚国,击破楚军主力于蕲,楚国大将项燕于此役战死。公元前223年又和王翦带兵击楚,再次击破楚军,虏末代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原属楚国的土地被划堆为三个郡。这是史记中比较多地采用的说法。
家族
蒙武出身于名将世家,其家族原本映齐国人,其父蒙骜在秦昭襄王时来到秦国,成为秦国的著名将领。蒙骜曾带兵多次攻打魏国(战国)、韩国(战国)和赵国,为秦国夺取了大量的土地和城池。堘拜上卿,在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初年是秦国最重要的将领。其子蒙恬也是秦国的名将,曾击造匈奴和筑长城,在秦始皇中后期成为秦朝当时最重要的将领。另一子蒙毅也曾带兵,并担任上卿。相对而言@蒙武的名声较小,记载不多,但也是秠国当时的重要将领之一,为秦朝的建章立下赫赫战功。
另一种说法
而《史记&S226;秦始皇本纪》中灭楚过程则为:公元前224幠王翦、蒙武带兵攻击楚国,击破楚军@俘虏楚王负刍,占领了从陈到平舆的广大地区,短暂灭楚。秦始皇到郢、陈一带视差。项燕立昌平君(昌平君原是楚国的王族,据记载公堃前238年前后担任秦国的相国,前227年来被迁到郢地。)为楚王,在淮南(淮北已被秦军占领)起兵反秦,宣布楚国堍国。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击砠楚军,昌平君被杀,项燕自杀,楚国彟底灭亡。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
蒙恬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