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与梁山伯对上次文会上帮他们说过话的马文才感官还是很不错的。
听到他的话,祝英台问道:“保护山伯?什么意思?”
马文才淡淡的道:“张子远再如何,终究是世家子,若是为了梁山伯去惩罚张子远,还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这只会令梁山伯在书院众多世家子心中印象不佳。”
世家掌控着上层力量,书院的寒门子弟若是不依附于世家,未来前途只怕坎坷重重。但若是令世家子对其印象不佳,只怕是没有前途可言了。
山长终究还是怜惜梁山伯才华,不愿他自绝于世家。
祝英台皱眉道:“明明是那个张子远有错在先!关山伯什么事?这太不公平了!”
马文才看着祝英台,心里有点诧异她在这方面竟如此天真,不复之前的聪慧,“对错?公平?没想到出身祝家的你竟然会这么想。”
只有稚童才会论对错,成人只看利益。
作者有话要说:写一写书院里的事情,是为了表现世家与寒门的矛盾。那个时代没有科举制度,想做官只能看名声和被举荐,寒门子弟崛起真的很难很难。
而且这里的寒门起码也是家有余产读得起书的小地主,并不是农家百姓。因为最底层的农民根本没机会接触到书本,更遑论读书了,也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世家望族累世经营,他们掌控着上层的力量,打压寒门。别看张子远各种被人看不上,但他是世家子,他与梁山伯敌对,世家子只会站在张子远这边。因为在世家子看来张子远跟他们是同一阶层的,而梁山伯不是。这是政治正确。
☆、06-05
第125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马文才的话令祝英台沉默了下来。
其实不是她天真,只是她在面对梁山伯的事情时总是没有那么理智。但实际上出身祝家的她对寒门与世家的差别还是非常清楚的。
祝英台抿了抿唇, 对马文才道:“上次你帮我们, 我们还没谢谢你呢!在下祝英台, 这位是梁山伯, 请问兄台尊姓大名?”
马文才微笑着道:“在下马文才!”
他此次,算是正式与梁山伯祝英台结识了。
梁山伯对马文才笑道:“文才兄在书院可是大名鼎鼎,如今能结识文才兄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也是我跟英台的荣幸。上次张子远为难我,也多亏了文才兄帮忙说话,不如我们请文才兄吃顿便饭吧!”
马文才看着梁山伯,心里有点意外, 这几次见面都是祝英台在为梁山伯出头, 而梁山伯看起来就很憨厚不会说话的样子, 但现在看来他可不像是笨嘴拙舌的人。
梁山伯主动邀请,马文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接近祝英台的机会。
三人离开书院找了一家生意不错的酒楼就餐。
三人初次正式相识,推杯换盏间很快就熟络起来,然后难免就说起张子远此人。
马文才道:“张子远心胸狭隘, 嫉贤妒能, 但他怎么说也是张家子弟,梁兄还是少接触为妙。”
祝英台冷哼道:“难道我们还怕他不成?”
马文才看了一眼沉思中的梁山伯,对祝英台道:“你身为祝家人自然不怕张子远,但梁兄呢?张子远虽然在张家是不成器的,可他想阻梁兄的仕途还是很容易的。难不成你还能劝你父兄为梁兄出头?”
梁山伯叹道:“英台,文才兄说得对, 张子远不是我现在得罪得起的。如今朝堂为世家门阀掌控大权,我这种寒门子弟,想出头又谈何容易?再若是将张子远得罪死了,以后更加艰难。”
梁山伯父亲早逝,他虽年轻又有傲骨,但毕竟比有父亲庇护的寻常少年更成熟些。之前他对山长没能惩罚张子远的不恁和怨气渐渐压下后,现在理智思考起来,也觉得忍一时之气,是为了日后着想。
祝英台心中虽然不甘心就这样放过差点害得梁山伯断臂的张子远,但她也知道马文才说得有道理,她没法让自己父兄为梁山伯出头,而她自己的身份其实也不便一直帮梁山伯。
她郁闷的将面前的杯中酒给一口闷了,顿时脸色肉眼可见的红了起来,张着嘴形象全无的哈着气:“好辣好辣!”
马文才眼疾手快的递来一杯清茶:“快喝茶解解酒!”
祝英台顺手接过茶杯一口喝下去,方才缓了过来,不过面色依旧红如桃花,娇艳动人。
马文才看着祝英台那一眼便能看出的女子容色来,然后又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梁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