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兰陵风流 > 429 第四二九章 有多重要?

429 第四二九章 有多重要?

就是验证这个想法。

她真正的实证,还没有开始。

第二个实证,才是关键。

……

沈清猗从丹台上拿过另一只玉匣。

玉匣中是一颗红褐色的丹药,也是淬血丹。从品相看,远不如之前取出的那颗。

这是道潇子长老的三弟子至常炼的淬血丹。

五阶中净下品。

至常是四阶大丹师,有跨越丹师分水岭晋升五阶宗师的潜力,但他还在山岭上,还是四阶,以四阶道境炼出五阶丹这是越阶,虽然是五阶下品,也绝对可称天才。只是天才也有金字塔,沈清猗就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至常距离她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他这颗中净下品的淬血丹却是沈清猗实证的关键。

……丹药,未必是越纯净越好。

有时杂质丹也会很有用。

此时沈清猗面前是另一只阵盘。之前阵盘上淬过的甲四血还没有降到常温,暂时不能封瓶,好在这样的“烧台”玉清宫阵师给沈清猗炼制了很多,实证时可以数台同用。这只烧台上放了一只戌级的玻璃烧瓶,最高可耐一百二十度,相当于融合境后期武者的耐受度。烧瓶内已经倾入一管“乙一血”,抽取自英国公李崇义亲卫营中一位校尉的血液,是融合境后期的武者。

明亮的灯光下,沈清猗素白的手指和红褐色的丹药相比,有种苍白的清冷,让人想到深秋苍白的霜层,这手却不是苍白脆弱,轻指一弹,红褐色的丹药就轻静无波的落入烧瓶内,悬浮在血液中。

反应很平静,直到一分四十五秒后,丹药才开始溶解。这说明丹药和血液融合缓慢,比之前的“纯净至品”慢得多。阵盘上的温度显示也是静静的,没有任何跳动。这说明丹药没有完全溶解前,淬血的效力不会发挥。

不过,淬血丹是用于淬血,服丹就不是吞服,而是在短时增强血管韧性的辅助丹液中溶解成细颗粒,再以针管注入血管,而颗粒在血液中的溶解显然比丹丸的溶解快得多,所以服丹时不会有这个缓慢的溶解过程。

实证中的这个过程似乎没有意义。

但沈清猗做实证的每一步都不会是没用。

淬血丹注入血管是为了丹药更好的发挥,也是完全进入血中。道门的丹师在丹效的充分利用上穷尽心思,不允许浪费丹药的一分一毫,于是按丹药的功效和不同作用部位研究出了不同的服丹方式。不像远古丹师炼出什么丹都是让人一口吞,服用粗糙浪费,道门的丹师在这方面既贴心又精打细算,说起来既骄傲,又心酸……都是给逼的。但不管怎么说,道门丹师比远古的前辈在用丹上更灵活,沈清猗更是其中佼佼者,很会“通权达变”:丹药的效力发挥太快不一定好,适当延缓丹药的融合过程,或许是丹药降阶的一个思考方向。

沈清猗平静的等待,两刻钟后,这颗淬血丹才完全溶解。

血液的颜色似乎深了一点点,细微到肉眼不可察觉。但以沈清猗的目力,能够确定血色变“暗”了。这是丹药中的杂质析出而致,不溶融于血。而这些杂质的存在,必然影响淬血的效力。

这个影响有多少必须精确,是沈清猗实证中重要的一环,以目力洞察不可行,需要以神识进入血中洞察入微。

但“神识入微”也是一种道则,沈清猗做实证会尽量避免第三方道则的影响,即使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以她的严谨精细也不会容许。

沈清猗打了个手印,轻诵真言:

“以我真空,感彼妙有。”

这是“心眼真识通”,神识不必进入血中就能入微。但更耗神识,对境界要求也更高。

这是《上清大洞真经》“存神六合五通术”的一通,修到大成即远古时代大巫的神通“无碍清净天眼智神通”。但神通跟血统有很大关系,今古修者已经没有这样的血统了,所以是五通术,而非神通。沈清猗的心眼真识通术已经修到“洞空清净,玄息通神”的小成境圆满。

随着她真言诵出,丹田内丹火跃动,神识凝结的炉鼎上浮出一只眼目,睁开。眉心内,丹府虚空二十四星宿中一座星宿倏然亮起,星光射出,聚在虚空如一只睁开的眼睛。沈清猗两眉之间,隐透青色毫光。

“任运寂如,明镜鉴像。”沈清猗口诵真言。

随着她识目所见,实证景象纤毫毕现的映射在丹府中,形成镜像。

镜像的两侧和下方,一道道十分复杂的纹路浮现,似文非文,似画非画,向左向右向下迭起蔓延开去。

这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