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隆万盛世 > 1489抬高三娘子

1489抬高三娘子

书,变相就提高三娘子在蒙古部族中的影响力。

随着互市的开始,蒙古各部已经越来越依靠和大明的贸易了,特别是那些部族首领。

以前跟着俺答汗掠夺,只能获得很少一些物资,金银对他们来说不缺,但部族需要的铁锅、粮食,他们需要的茶叶、美酒,还有那些丝滑的绸缎布匹却是收获不多。

现在用羊毛、牛羊就能从明廷获得,虽然依旧被控制数量,但总比过去抢掠强。

其实就算是大明边堡里,这些物资数量也是极其有限的。

而现在,大明的商人直接从内地把物资运到边镇来进行交易,除了铁锅外,茶包、布匹那几乎都是敞开了供应,只不过他们不怎么需要金银。

其实,蒙古部族此时也已经享受到商业贸易带来的红利,他们采购的物资不仅仅是供应自己部族需要,一些物资被他们加价卖到西边,沿着丝绸之路向中东蔓延。

不起眼的东西,曾经就是这样一层层转手,最后被欧洲贵族高价获得。

所以,大明给三娘子的权利,不可谓不大。

奏疏和票拟在内阁商议妥当后,几乎没有改动,就直接被送进乾清宫里。

而万历皇帝看完内阁奏疏和票拟后,召冯保详细询问了一番。

朱翊钧毕竟亲政时间尚短,很多问题思考不周,需要阁臣和冯保解答。

而太监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小皇帝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就是冯保。

冯保的司礼监是知道俺答汗死了的消息,只不过这份奏疏刚送到兵部后,他也听到消息。

东厂虽然稍逊色于锦衣卫,但在六部衙门里耳目还是灵通的。

看到内阁的票拟,冯保倒是很快就想明白了意图。

稍微解释了内阁的目的,朱翊钧就明白了。

看似分给三娘子一点点权利,但是却对蒙古各部族影响巨大,以后各部首领可以不听黄台吉的命令,但却不能不看三娘子的脸色。

至于三娘子的情况,东厂其实也有记录,只是信息多半来自锦衣卫。

东厂只是在京城密布探子,却没法向外延伸,这需要有强力的支持才能进行下去。

不过好在冯保、朱翊钧也没有想在锦衣卫之外在搞出一个谍报系统来,现在锦衣卫就已经是一头金巨兽了,这还是分到船引,有了一笔固定收入后的结果。

锦衣卫太庞大,机构太臃肿了,根本没法瘦身下来。

尽管魏广德向刘守有提过,但刘守有稍微调查后就放弃了裁员的打算。

一帮子皇帝赐的百户千户是不能裁撤的,其他人一裁撤,不小心就裁撤到大动脉上。

很多时候不是上面不知道,而是没办法。

小皇帝为了拉拢人心,还会继续赏赐锦衣卫官职出去,这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何况,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亦或者张四维、申时行,家中后辈难免不出两个不成器的东西,到时候可就要靠着这份赏赐过日子,维持体面。

想明白了,对大明毫无影响,小皇帝朱翊钧当即大笔一挥,写下“准”字,递给冯保说道:“大伴,你亲自走一趟,把奏疏送回内阁。”

”臣遵旨。”

冯保双手从朱翊钧手里接过奏疏,这才告辞退出大殿。

把东西送到内阁,冯保暂时无事,就干脆在首辅值房里和张居正聊天。

“你们到底还有其他什么打算,不如先告诉我,免得忽然被皇帝问起,还要我想半天才明白你们的盘算。”

冯保对内阁有些时候对他遮遮掩掩的很不满意,觉得如果不是他残缺之身,其实他也可以把司礼监搬到内阁来办公的。

好吧,都叫他内相,但是个人都知道,天下读书人只知道首辅,不知道他这个内相。

就算提起,也就是说佞臣,外面人都看不起太监。

“没有,此事绝无欺瞒的意思,是善贷临时想到的。

之前一直缺乏对黄台吉的制约,今日奏疏一切都是三娘子手笔,让他想到办法。”

张居正马上否认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