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缓缓道:“此人姓赵名云,字子龙,不知褚帅是否认识此人?”
褚燕恍然大悟,心道,难怪他对自己这么了解,原来是子龙的朋友。但是这下可就难办了,既是子龙的好友,两军阵前,若是伤了此人,恐怕日后见了子龙不好交待。正在为难之间,忽然传来一阵喊杀声,褚燕转头一看,阵后已经大乱。
杨奉也是觉得奇怪,难道有什么救兵到了不成,可是据自己所知,此时朝廷尚且自顾不暇,哪里会有救兵,否则也不会任由自己前来了。只有孔融在城楼上瞧得明白,只见城外一人挺戟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黄巾兵没有一个能在他手下过得了一招,一人一戟如入无人之境。
听到手下的报告之后,褚燕一面命人分兵抵挡,一面向杨奉大怒道:“太史匹夫,我因你是子龙兄弟的好友,才没有轻易发难,不料你却故意用子龙之名拖延时间,派人袭我后军,真是卑鄙小人。”
杨奉也是一脸糊涂合冤枉,心想,难道是自己的旋风骑,但是这个念头很快被否定了,因为没有杨奉的命令,旋风骑绝对不敢私自乱动。杨奉一看褚燕误会了,担心他立即发起猛攻,自己这一点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马如何会是对手,连忙解释道:“褚帅息怒,北海城只有这数千兵士,哪里还有援兵,在下确实并不知情。”刚说完,杨奉忽然想起一人,难道今天是假李鬼碰上真李逵,莫非是东莱太史慈前来。
杨奉猜得不错,来人正是太史慈。记得《三国志》上记载“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也。”、“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问讯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
褚燕误以为杨奉刚才是故意用子龙的名字来拖延时间,等候援军,心中便有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顿时大怒,正要挥令大军冲杀,身旁的副将孟威自持勇猛,不待褚燕号令,便跃马挺枪,直取杨奉。
武安国见敌将杀来,正要迎上去,不料杨奉手一摆,阻止住武安国,手持七龙三叉戟冲了出去,截下孟威。杨奉之所以不让武安国出战是有想法的,现在敌强我弱,自己若能阵斩敌军大将,不但能打击敌军士气,更能增长北海军的士气。
果然,交手不到五个回合,杨奉一戟将孟威刺于马下。褚燕大惊,孟威虽说武艺不算很高,但自己要杀他,也只能在二十回合之外,竟然没能在此人手下过五个回合。黄巾士兵更是害怕,褚燕在黑山发展的时候并不长,虽然军队甚众,却是大部分缺乏训练,更有很多人还是新兵。
当他们看到己方大将和敌将没过几合就被杀死,心中恐慌,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褚燕一看不好,对方武艺高强,不可再和他单挑,只能靠人多的优势来取胜了。于是,褚燕命令大军将北海军团团围住厮杀。
在这样的劣势之下,为了激励北海守军的士气,杨奉大声喊道:“兄弟们,北海城内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他们的生死存亡,就看我们的了,大家一定要奋力拼杀,援军已经到了。”
青州本就民风彪悍,崇尚武力,虽然北海守军平日里操练不足,但其战斗力仍是这些黄巾军所望尘莫及,加上杨奉的英勇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个北海士兵的心中,所以在杨奉的喊声中,北海守军士气大振,个个犹如下山猛虎,锐不可挡,冲进黄巾军中,硬生生地将其切成两半,杨奉更是如入无人之境,黄巾士兵莫不纷纷躲闪。
为了减少北海军的压力,杨奉专找黄巾军中骑马的大将厮杀,片刻间,就有十人丧命在七龙三叉戟下,吓得其余骑马的黄巾军将领纷纷弃马步战。厮杀中杨奉看到对方骑马的将领只剩褚燕一人,便纵马向他杀去。
褚燕一看,暗叫一声不好,但是杨奉已经挥戟向自己杀过来,若是自己不敢迎战,势必影响士气。没办法,明知不敌也只能硬着头皮迎战,心中本就胆怯,十分本领便只能发挥出七八成,也只是十个回合,褚燕便招架不住,向后败去。
杨奉正要追赶,只见褚燕败退之中正遇一小将,大约二十岁左右,身高约七尺七,横挎一张硬弓,英姿勃勃,孔武有力,手持画戟。见到褚燕,二话不说,举戟便刺,褚燕刚刚败阵,不防身后此人,躲闪不及,正被刺中,落下马来。那人正要再补一枪,却被褚燕手下死死拦住,只得作罢。
杨奉在后面瞧的清清楚楚,太史慈的这一戟并没有刺中褚燕的要害,而只是刺中了大腿,并不会危及到性命,杨奉心中也是暗吁一口气。见到褚燕被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