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本来已经被李儒劝下了,但这一刻董卓诛吕杀秦的心意已定,恐怕是任谁也不能再让董卓改变主意了,有些时候有些历史上的英雄确实是爱美人更甚于爱江山。
王允走后,一直藏在屏风后的李儒走出来,满腹心事,王允的到来使得董卓诛吕之心已定,恐怕长安城再不复是董卓的天下了。董卓打算图谋吕布,倘若突然发难,尚能成功,然而,只要消息泄漏,董卓必然为吕布所害,而且这个王允也并非什么善人,只怕此去便是吕布府上。
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种情形之下,自己看来是要做出选择了,是帮董卓还是助吕布?
董卓虽然和自己是翁婿关系,并且也相当信任自己,然而在遇事上难分轻重缓急,不是成就大事的人,并且易于满足现状,没有进取之心。而吕布此人虽然胸中无墨,却是武艺高强,若是有象自己这样的谋士在身边为其出谋划策,恐怕前途不可限量,必会称霸一方,想到此处,于是李儒心中主意已定。
果不出李儒所料,王允出门后确信后面无人跟踪,便直奔吕布府上,将同样的话重复了一遍,只是内容变成了董卓欲图谋严氏和杜氏。果然,本来就对董卓的少妻邹氏垂涎三尺的吕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和董卓一样,勃然大怒,更有除董之心,当然很大原因上也是和董卓一样,为了女人。
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便是吕布对杜氏早就垂涎已久,只是碍于秦宜禄乃是自己手下爱将,并且夫人严氏和杜氏更是表姊妹,不便下手。否则的话,吕布早就杀了秦宜禄而将其妻杜氏霸占了,这就是弱肉强食的封建社会。
王允更是当着吕布的面大骂董卓进京之后的百般恶行,之后便毛遂自荐,愿为吕布探听董卓的消息,吕布大喜,深谢王允。王允走后不久,李儒便来到吕布府中,刚开始的时候,吕布以为李儒前来试探,不想,李儒竟然将董卓的阴谋全部告诉了吕布,使得吕布将信将疑。
也难怪,董卓手下众将均知李儒是董卓身边的头号谋士,并且两人还是翁婿关系,可以说董卓最信任的人就是李儒,在很多大事上,董卓都是听取李儒的建议。所以,李儒突如其来的投靠,不由得让吕布怀疑。
但是,很快吕布就打消了自己的疑虑,确认李儒是真心来投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董卓如果派人来试探吕布的忠诚度,不会傻到派他最亲信的李儒来的;第二、既然李儒能将董卓的阴谋和盘托出,证明李儒确实是想投靠吕布的。
李儒还对吕布分析了董卓手下众人之中,可以拉作同盟的人物,其中最令吕布感兴趣的便是董卓手下四员大将之一的张济,毕竟张济是手握重兵的将军。要说到张济为何会有背离董卓之心,就要提到董卓的少妻邹氏,邹氏原本是张济强行从雍州一户人家强抢而来的,结果在回家的路上被董卓发现,一向好色如命的董卓岂能放弃邹氏如此的绝色佳丽,结果便是张济眼睁睁的看着邹氏被董卓带走。
张济虽然不敢吭声,但是张济的侄子张绣却是咽不下这口气,非要跃马提枪将邹氏夺过来不可,吓得张济慌忙将张绣拦住。事后,董卓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分,便将后宫之中的宫女送给了张济两人,以示补偿,张济虽然接收了宫女,但是心中却对董卓产生了反叛之心。
在三国历史上,董卓死后,邹氏便重新成为张济的女人,直到后来,张济死在宛城之下,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曹操,邹氏才为曹操所得。当然,本书却不是这样的结果,邹氏最终还是归了杨奉所有。
当李儒将张济介绍给吕布的时候,吕布大喜,张济手下可是有着四万兵马,对手下只有三千飞熊军的吕布来说,这可是一支强大的力量。董卓一直对吕布都有防备之心,只让吕布统兵三千,真正的西凉军分别在董卓的嫡系李榷、郭汜、张济、樊稠、牛辅、华雄(已归顺杨奉)手中,其中李榷、郭汜各自领兵六万,张济、樊稠、牛辅各自领兵四万。能得到张济的支持,事情就有了成功的可能,这个消息确实让吕布感到兴奋。
并且,由于李儒投靠吕布,王允的离间计在吕布跟前已经失效了,在李儒的建议下,吕布开始将计就计,不断提供一些假的信息给王允,再通过王允传给董卓,而王允却丝毫不知情,依然在董卓和吕布之间来回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