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清朝第一贪和珅是怎样上位的 > 第25章 查问捐监粮(三)

第25章 查问捐监粮(三)

。王廷赞出身低微,在甘肃为官三十余年,一多半时间只是担任微末小吏,乾隆四十年才升任宁夏知府,出任布政使也不到四年。甘肃又素来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长期要靠中央财政补贴,王廷赞的钱哪来的?

已经做了四十六年皇帝的乾隆意敏锐地意识到不对劲,甘肃一定有问题,一定藏着猫腻。

别看他此时已经七十岁高龄了,他精明着呢!

乾隆心思细密,从王廷赞身上他又联想到另一个人,前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

就在去年,刚调任浙江巡抚的王亶望牵涉到一起贪腐案中,他的手段与王廷赞如出一辙,而且手笔更大,一口气就捐了50万两银子。

前后两任甘肃布政使,动辄撒出数万两白银,是巧合还是…...?

乾隆不动声色,他下旨由正在甘肃督办军务的阿桂和李侍尧密查。

说来也巧,阿桂此时有点头疼,恰逢甘肃这些日子连日下雨,给行军带来极大困难。他据实回报乾隆,自己还要耽误些时日,暂时没有精力细查。

没想到这道奏折又让乾隆发现了问题,根据王亶望和王廷赞历年来的汇报,甘肃这几年经常遭遇大旱,大半年不下雨是常事,为此他们每年都要请求朝廷拨粮赈灾。而碰巧的是阿桂去甘肃,却能遇上连日的大雨,难道是老天跟阿桂作对?

乾隆深深地起了怀疑,他又召人调查近年来甘肃天气情况,结果是甘肃多雨,一点也没有遭遇旱灾的迹象。

这几个关键细节连起来,乾隆明白这里面一定有猫腻,这起冒赈大案就此浮出水面。

原本天衣无缝的贪腐窝案,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终于被揭开了盖子:甘肃此案,上下勾通,侵帑剥民,盈千累万,为历年来从未有过的奇贪异事。贪腐腐败,触目惊心。不要说甘肃的府州县官员的贪污数目,就两位主犯的贪污数目令人咂舌。

王亶望、王廷赞两任甘肃布政使,共在甘肃呆了六年,收取捐监银两 1300 万两以上,大概有1000万两流入全省官员腰包,占当时大清一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对甘肃的这次“捐监粮”案,乾隆皇帝对这些贪官污吏的处理也很严厉。王亶望斩首,王廷赞处绞刑,勒尔谨赐自尽,贪污过万两白银者斩首56人,免死发遣46人,革职、杖流、畏罪自杀数十人,甘肃官场几乎“为之一空”。

对这次案件,细思极恐,如果不是凑巧甘肃发生起义,如果不是阿桂捅出了天气的问题,乾隆就算再派人来查,也难查到什么端倪。

或许,这就是天意,对老百姓剥削压迫的久了,苍天也看不过眼了,要惩罚这些乌合之众,王八蛋。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些人该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