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鼓,请他来庙里看看环境,看看多大的鼓合适,他这才来此,没想到竟然遇到父亲年轻时做的鼓。
“这鼓好像以前电视剧里衙门门口的那种。”
“是,我都很少没见到了。”
王师傅听沈丁和陆奇林说话口音道,“你们是大陆来的?”
这熟悉的问话让陆奇林想到刚才的司机,“是,我们大陆很大的。”
面前的男人没有反驳,也没有反过来说台湾如何,他坦然道,“大陆非常大,有很多人找我们做鼓,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不大,也有很多人找我们做鼓,全世界一半的中式鼓,都是从我这里走的。”
王师傅说在来寺庙前他还去了间录影棚,他用中式做法,为一个爵士鼓演奏家做了一套中式鼓。
“爵士鼓演奏也用中式鼓?”
“你知道我们这代很多人小时候生活在农业社会里,看布袋戏、歌仔戏,还有平剧(2),所以虽然接触的是西方乐,心里还是有个传统梦。”
“但是敲起来也一样吗?”
“那在我的角度肯定中式鼓要更多样。爵士鼓要很用力敲,是鼓面反弹给的声音,但是中式鼓不是,中式鼓你轻轻敲就有声音,它很多时候是鼓身的木头在发出声音。你会慢慢去欣赏桶身的感觉。”
沈丁和陆奇林听不明白,王师傅伸手轻轻敲着面前的鼓,鼓声疗愈,似乎在传递着某种情感。
“我没敲一下,好像我爸爸都在鼓声里告诉我些什么。”
王师傅又一下下地拍打,那面鼓像是有魂魄般,它在这寺庙里几十年一直等待,等待着王师傅的到来,等待着再被敲响鼓面。
制鼓是王师傅的宿命,他继承父亲的手艺,重复削皮三年才做出自己的第一面鼓,十年才能做出一面好鼓。
如今他带领徒弟们,切割牛皮、烫牛皮、刮牛毛、削脂肪、定厚薄、鼓皮打孔、绷鼓皮、晾晒鼓皮、养鼓身、踩鼓皮。
他的热爱与汗水都化作鼓声,鼓励和疗愈着更多的人,也帮助了很多想要保持和延续自己文化的人。
“您父亲告诉你什么?”
“他告诉我人要踏踏实实。我不敢想以后啦,现在就希望我的徒弟们不会过度营销,一年一年地做下去。”
王师傅说着传承,手掌又拍向鼓面。这次沈丁和陆奇林正对鼓面。
“你听,这鼓声,像什么?”
“像心跳声。”
它的每一次击打,都是一次感染和传递,它在说着制鼓人的忠孝仁义。
注释:
1.一甲子是六十年。
2.平剧一般指京剧。
3.制鼓师傅的原型为台北匠人王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