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秦淮之火 > 第93章 千年灯会亮秦淮

第93章 千年灯会亮秦淮

想到毛丽云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妈,这么多花灯你不卖了?”

"我听人说今年叫鳌山灯会,你知道什么是鳌山灯会吗?我当然要先去看看,过几年元宵了根本挤不进去。"

“不知道。”

“鳌山灯会可以说是秦淮灯会的老祖宗,是明朝的春晚。五百年都没在办过了。”

“明朝到现在至少六百年了。”沈丁纠正道。

毛丽云拍着沈丁,“我就那个意思。”

《皇明通纪》上记载:“永乐十年正月元宵,上赐百官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自是岁以为常。”

当时的鳌山灯会由朝廷举办,地点在宫城承天门外(1),盛况空前。

《山海经》中记载,勃海中有五座仙山,飘浮不定。玉皇大帝命令十五只巨鳌将它们聚集在一起,使其高耸入云,并定于海中,曰鳌山。

鳌山灯力图将神话中的仙境予以再现,表达了人们向往神山幸福生活的心愿。

明朝的鳌山灯在明代画作《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可以佐证。

图中所绘鳌山,如史书所载搭建如山,山上挂满球形花灯,华盖灯彩从四角挑出,中央券门亦悬灯。

在《南都繁会图》中也有元宵节南京人上街观看鳌山灯的热闹场面。

沈丁和毛丽云到达灯会现场,最大的那组鳌山灯前聚集了观灯人的背影。千百种灯以山为形,中间用五色锦布组成“国泰民安”四个大字。

熠熠生辉,灿若繁星。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周边也出现了穿着制服的志愿者。人们吃着夫子庙买的梅花糕,喝着奶茶,提着炸串,但沿途的地面却依然整洁。

“你说你以后老了能不能做出这么震撼的灯。”毛丽云边走边问沈丁。

“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我老的时候,夫子庙肯定还是这么多人。”

“因为秦淮灯会甲天下啊,怕什么,反正你都能安全回家。”

“每年夫子庙真的能有四五十万人同时看灯吗?”

“那当然,我们的武警、公安、交管、城管、志愿者、还有环卫工人,那也是秦淮灯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金陵故里,秦淮灯会,看的是万家灯火,忆的是六朝风韵,品的是浓浓年味。

沈丁掏出手机给陆奇林打下一串信息。

——你做到了,你的创新让很多人回到了六百年前。

很快陆奇林给了回复。

——我辞职了,以后我们一起把秦淮灯彩传承下去。

从伦敦桥边,朱雀桥旁。每一个秦淮灯彩的阑珊处,都是人们心里对温暖与幸福的向往。

它永远是南京人的根,是中国人的根。

无论它在何处亮起,都是匠人们奉献一生给黑暗里燃放的绚丽烟火。

夏荒灿

2024年3月31日23:12南京

注释:

1.今明故宫午朝门以南御道街上。

2.写这本书前,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纪录片,参观了非遗展馆,走访了民间非遗传承人。文中内容大多依托真实情况改编。

但小说是完全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3.书名《秦淮之火》意为,“秦淮灯彩客观的反映了南京地区从自然之火、生活之火、祭典之火到艺术之火的历史演变。”

4.非遗技艺离我们并不遥远,年轻人不要有畏难之心,让我们一起把非遗从束之高阁的保护中放出。

秦淮灯彩技艺只有保护,没有发展,是走不远的。传承与创新并进,势在必行。

愿人们能够在文字中理解秦淮灯彩的重要,明白其传承的困境与意义。

同时能够注意到仍坚守于此的手艺人们,他们的孤独、狂热、忠厚、倔强、进取,责任与使命。

他们平凡而伟大,一生只做一件事。他们坚定地,为非遗文化贡献着的宝贵一页。

也愿我的文字,真的能为秦淮灯彩的传承与发展尽到一份薄力。

5.西方有圣诞树,印度有排灯,我们的春节有灯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