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奔丧期满张居正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船只回京。
--------------------
什么是漕运呢?漕运自秦朝开始,如果要集中全国的粮食和赋税,只有通过陆运和水运,而这水运就是漕运。
陆运人吃马嚼,中途损耗巨大,可能送一斤粮食就要消耗一斤粮食。甚至一比三,一比五的都有。
这样的话漕运的优势就非常明显。至少不用马去拉。而且也不像陆运一样要翻山越岭。整个行程较为顺畅。
而且自魏晋以来。北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大量人口逃入南方,南方气候也较为温暖。于是江南的经济和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朝廷也越来越依赖南方的钱粮赋税。
明朝建立之初首辅原本在南京。其中有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要依托江南的赋税之地供养,同时也要更好控制江南地区。
但是洪武末年开始,北方的蒙古就不断侵扰进犯大明边界,到了用了永乐年间,成祖皇帝五次北伐,也没有杜绝蒙古的威胁。
大明疆域辽阔南京离边塞实在太过遥远。财政赋税与边防不可兼得。于是在永乐年间朝廷就开始经营北方防线。迁都北京。
而京杭大运河,北起京师,南抵苏杭,连接京师、河北、山东、江浙各地,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及钱塘五大水系。大型船队可以顺着京师直达江南财税重地,无疑是大明朝立国的命脉所在。
永乐十二年(1414)正月,朝廷发文,令各地卫所挑选精干军士编制漕军。建成之初,全军有十三万之众,大小船只五千五百余艘,年运粮数三百余万石。
这就是漕运漕军的由来。
--------------------
张居正跟的的一艘漕运船只,船身长五丈,宽一丈有余。船上有船舱十三间。除了十间装满了各种货物粮食,剩下的三间隔成小间供人居住。
经过几十年发展这样的货船在运河上已经有现一万来艘。
运河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船队,沿途停靠休息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集市人潮涌动,商队来来往往,马匹牛车川流不息。
此时船只停泊在码头休息,张居正在船沿边看着衣着破旧的漕军干活。
在干活的漕军一个个面黄肌瘦,年老体弱,一看就知道是长期营养不良。
一个老漕军摇摇晃晃扛着一袋大米,走在木板上面准备卸货。
这老漕军双腿发软,一步一颤,已经挡到后面的队伍了。这是一个拿着鞭子的壮汉一脚就把他踹到码头上!
“你个老不死的!敢在老子面前偷懒!耽误了行程老子把你丢河里面喂鱼!”说罢壮汉就冲过去拳打脚踢,嘴里还继续骂骂咧咧。
张居正看到此景脸色拉了下来。“去!把那两个军户叫上来,本官有话问他们!”
跟在张居正身后的是这艘船的管事徐就发。徐就发也是脸色发紧,赶紧下去呵斥壮汉住手。并把两人带了上来。
“你们两个可不能给我乱说话,等等回贵人问话给我掂量着点!答得不好我扒了你们的皮!”徐就发在路上对两个人咬牙切齿的说。
“张大人,两个人已经带上来了。”
“嗯,你退下吧。”
“这。。大人。这两个粗人不懂礼数,我怕怠慢了大人。”徐就发觉得张居正可能要问一些敏感问题,自己还是想要留下来使眼色。
“退下!”张居正抬了抬眼皮,眯着眼睛看了徐就发一眼。
“是!”徐就发瞬间头皮发麻。赶紧退下。
“你留下,你先去另外一个房间。”张居正指着老漕军,身边的护卫就把壮汉带到另外一个房间。
房间现在就剩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老漕军。刚刚他被壮汉一脚踹下船,磕的满面是血。张居正看他这样也于心不忍,于是柔声道:“这位军户怎么称呼?”
“标下陈五。”
“陈军户今年贵庚?”
“回大人,标下今年三十有八。”
“三十八岁为何如此体弱苍老?”张居正今年54岁。这个38岁的漕军看起来比张居正还要老。
“大人。标下不敢说。。”
“你但说无妨,什么事情我都会为你做主。我也能为你做主!”
“呜呜呜。。标下苦啊!”陈五见张居正衣着不凡,器宇轩昂。想着这应该是个大官,而自己这样下去估计也活不了多久。干脆就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