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给大清社稷培养一个接班人了。自己走向坟墓的日子越来越近,或者说指日可待了。
他现在必须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确立太子。不然剪不断,理还乱。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按照封建帝王制度,立太子须按长幼次序排列,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按照这样的立太子原则,道光皇帝应该立四皇子奕詝。可是道光皇帝却在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昕之间徘徊不定,不知道选谁做太子比较合适,难分伯仲。
清朝康熙帝在位时,因为立储之事,皇子们之间发生过兵刃相见的流血事件,从此后,为了防止皇子们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发生流血事件,立储就不一定按长幼次序排列了,而是按照个人的能力大小来排序的。
皇帝在位时,并不明确哪一个皇子是皇太子,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而是通过皇上对皇子们的不断考察,看哪一个皇子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就确立哪一个,这就比过去进步多了,起码是任人唯贤,不是任人为长。
当然,确立皇太子后,皇帝也不立即向外公布谁是皇太子,而是御笔亲书,盖上御印,装在一个金匣子里,密封好后,让太监拿去存放在太和殿“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等皇上驾崩后,由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一起出面,由太监取下金匣子,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