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
这么重要的关口,当然得让最信任的人把守。杨毅最信任的人就是黄磊,所以这个关隘,就交给黄磊的右集团军防守。
张猛作为中央集团军,自然调回秦州府驻防,以方便随时调用。
为了加强中央政权护卫,杨毅特意建立一支亲卫团来拱卫秦州城以及自身安全。
他让韩龙担任这支亲卫军统领,相当于大唐禁军的统领。
剩下的一路隐患,就是安南的张军。此人,在杨毅与陈平决战时,一直在攻取泰安。
随着陈平惨败,泰安府也随之崩盘,张军趁机占据泰安府全境。
虽说都是义军,但也不能不防张军。这一路,就让许元茂的左集团军防范。
至于刘勋的尖刀团,则留在秦州外围驻军,随时听候调遣。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秦州防务,已经做到了固若金汤了。
接下来就是经济民生问题,这是大问题。自从举兵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
这八个月来,秦州各府百姓,遭受着战乱带来的创伤,必须尽快安抚。
除秦岭外,其余三府都还没实行新政。尤其是这三府各县的官员,不是跑的跑,就是被义军斩杀。
导致到现在,多个县还处于无主状态。为此,杨毅在秦州组建内阁,六部,方便于处理各府县事宜。
内阁首席大臣就由谭文龙担任,而且还将吏部和户部一同交给谭文龙兼职。
这个两个部门,主管各府县官员提拔,以及整个政权的财政问题,所以至关重要。
刑部则交给谭政负责,父子二人,一跃成了堂部官员了!
杨毅又将印象好的安兴县令张元,调到内阁担任大臣,让其兼职礼部和工部事宜,协助谭文龙干好民生之事。
兵部则让二哥刘力担任,他主要负责各府县的治安和防务。
为了补缺官员,杨毅又让谭文龙和张元,在各府县举行一场科举,考试内容以民生为题,用来提拔官员,补缺各县空缺。
在杨毅的不断完善下,秦州虽小,却已经做到五脏俱全,已经形成一个独立完善的小朝廷了!
正是因为这样,文武官员都得到了封赐,大家都凝聚一心,为了这个小政权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