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大明第一国师 > 第97章

第97章

所以科举出题,不光是荣耀,同时也要承担风险,在这里三人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冼如星率先抬手表示自己这次来主要是负责的后勤工作,像出考试题什么的,她一个连四书五经都没怎么背过的人还是算了。

商林枫见她如此有自知之明也没说什么,点点头转身看向张璁。

张璁眉头深锁,半天,突然开口道:“出题的事儿先不急,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整顿考场风气,咱们不如先将考生信息审查一边,将不合格的全部揪出来,不给这帮人考试的机会。”

商林枫一听就明白对方是想要抓冒籍之事,顿时觉得头大如斗。如今距离立国已有一百五十年,当初订下的规矩好多都几乎荡然无存,体现在科举上,那便是冒籍顶名之风盛行。具体点说便是大明规定,乡试要按照地区分配名额,要求考生们在原籍报考。但是有的考生不符合本地条件或者觉得当地考试太难,便到异地应考,这种事儿即使是现代其实也有不少。只要有空子,那便总有钻空子的人。

不过对于明朝官吏而言,冒籍这件事儿其实很敏感。

洪武三十年,太.祖朱元璋主持开国以来第四届科举,结果发生了著名的“南北榜案”,那届不光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南方人,就连录取的五十二人中,北方人也才占了三个。如此北方学子怎能不闹,朱元璋无奈,最后一连砍了包括主考官在内两位状元的脑袋,如此才算平息民愤。

事实上,这次科举并未有徇私舞弊之事,只因北方常年战乱,民生凋敝,本身生源素质就不行,只不过朱元璋为了笼络北方士子的人心,选择牺牲了旁人。从这以后,明朝取士不光严格地给各个地方分配了名额,同时会试还分为南榜北榜中榜三个部分。这一切都是以人命换来的,即使是现在,还经常有官员去祭奠当时的主考官,堪称是读书人心中的一道疤。

不过现在已经临到会试,如此大动干戈,万一天下举人反对,那他们三岂不是下一个掉脑袋的。

商林枫已经在翰林院待了七年,相对于其他两人来说,更了解读书人的思维。这次嘉靖点了张璁与冼如星做考官,本身对于自视甚高的举子而言就心怀芥蒂,要是再闹出什么事儿来,怕是最后真难以收场。于是嘴皮子都要磨干了,拼了命规劝张璁。

谁知张璁倔劲上来了,无论谁说都不好使,而且他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正是因为临近春闱,此举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况且商侍读也知道,冒籍之事并非一天两天,许多朝臣的亲眷也参与其中,我这次要是不管,下回轮到旁人监考,想必也很难腾出手,倒不如借此机会一次性解决。”

张璁的态度很明显,他今日担当主考,只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他妈是公平!

也许是被他的凛然正气震撼住了,商林枫一时语塞,转身对一旁沉默半天的冼如星喊道:“你别光看戏,说说他啊!”

“啊?说什么啊?”冼如星讶然挑眉,摊手表示自己全盘支持张侍郎的决定,接着对气急败坏的商林枫道:“商侍读也莫要着急,虽然冒籍顶替之风比较猖獗,但说起来操作难度并不小,基本上都是天龙人.额,有钱人的游戏,到时候只要稍加引导舆论,想必不光不会得罪举子,反而能得到一个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美名。本来每年录取的就那么多,谁都想减少些竞争对手,你说是吧。”

张璁眯着眼睛,阴阳怪气道:“还是说商侍读自己担心得罪人,宁愿辜负陛下的信任,也要跟那帮奸人同流合污?”

商林枫还没开口,就听旁边的冼如星抢先道:“说什么呢,商侍读哪里有这样的心思,再说了,就算真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你怎么能责怪人家呢!”

“够了!”商林枫被挤兑得面色涨红,烦躁地挥手:“随你们便,我不管了,反正天塌下来你们顶着!”

张冼二人交换了个眼神,在看不见的角落,互相击了下掌。

62. 第62章 考场见闻

果然与冼如星想象中的一样,对于查冒籍这件事儿,学生们最早还略有为微词,不过当最终凡事儿名单公布,发现都是些官宦子弟后,又马上同仇敌忾起来。再加上冼如星的“水军”混在其中引导舆论,很快,主考官张璁就被塑造成了一个黜邪崇正的大好人。

如此对他们之后要做的事儿也有好处,最起码阻力少了许多。

是的,除了处理冒籍之外,三人还实施了其他政策。首先就是针对此时文风变异,文体古怪的事情做出来调整。之前曾经说过,现在因为科举已经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