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的宫城注定无法挤进去太多人。
楼令讲出数字。
旬庚笑着说道:“很妥当。”
楼令又说出楼氏在都城的人手不足,去了什么家族借兵。
众卿大夫听了在心里万分满意,嘴上却是没有说什么。
从头到尾没有说话的邯郸旃怔怔地看着楼令,心想:“不怪能够崛起,做人太七窍玲珑了,连我家都去借兵了。”
邯郸旃为什么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切只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有多么惹人嫌弃了。
就这么一个没有人在乎的邯郸氏,明确知道担任卿位只是临时占坑,楼令都愿意尊重到,算起来已经不止是谦逊,上升到为人处世原则的高度了。
这时,有人过来禀告,说是公子寿曼入城了。
栾书第一个站起来,招呼众人,说道:“去宫城的城门处迎接。”
众人自然要给予正面回应。
大约半刻钟之后,他们来到了宫城的城门处。
几乎是他们刚到,公子寿曼急匆匆地过来,人没到,声音先到了。
“父亲,我的父亲,你怎么突然间去了,是不是有人害你啊!?”
站在城门边上等待的众人,一瞬间脸色彻底黑了。
其中,栾书的脸色最为难看,快步走上去,要靠近公子寿曼的时候被推开。
“公子!”栾书有些难堪,先一声大喝,再满脸严肃地说道:“慎言!”
什么叫有人害了晋君獳呢?直接就给定义晋君獳是死于弑君了!
讲事实,刚才多数人都被公子寿曼那一嗓子吓到了,也就是栾书机智地上去吓住住公子寿曼,要不然还不知道又讲出什么更难听的话出来。
一些话只要讲出来,基本也就没有了回旋余地,到了谁都不能退一步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剩下分生死的格局了。
胥童、长鱼矫等几个宠臣并不傻,他们很清楚现在决不是跟卿大夫闹翻的时机,赶紧凑过去围住公子寿曼,再低声进行劝谏。
场面一时间变得有些混乱,公子寿曼一开始还在大喊大叫,后面变成了痛哭流涕,只是总算能够被人伺候着进入宫城了。
“这……”士燮几乎能够断定,哪怕晋君獳是死于意外,后世史书也要留下很多的猜测。
其余卿大夫看向在场的史官,一个个眉头深皱,怕就怕史官因为公子寿曼一些话乱写。
也不叫乱写,史官只是记录事情所发生的过程。
只不过,因为史官笔头一两个字,确确实实关乎到一个或多个人的身后名。
当前的史官是属于继承制而来,也就是祖祖辈辈都是史官,秩序不出现改变,他们的子子孙孙还会是史官。
春秋时代并不缺职业操守非常高的史官,只不过是人的话,存在思想与欲望,因为好恶而稍微偏一下下,只因为那么一下下,能够毁掉或造就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定位了。
很久很久之前,史官是来自周王室的分派,到周公旦时期变成鲁国向各地分派,更后面则是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史官家族。
楼令知道晋国有史官家族,也知道姓氏,更知道他们的存在感很强,矛盾的地方又是存在很弱。
史官存在感很强是因为会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场合,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哪一些人充当了何等的角色。
说史官存在感弱,他们总是躲在安静的角落,从不与人主动交谈,有人上去搭话都不理会。
看史官都记录了什么?他们肯定拒绝。有人强制想要看,信不信他们跟那人拼命?
到秦末时期仍旧由史官家族,进入西汉也有,比如司马氏。
司马迁因为帮李陵说了好话而被实施宫刑,强如汉武帝也没有修改司马迁定下的记录。
一直到李唐时期,李二凤可聪明了,不用强硬的态度,主打一个温和,看完了自己的起居录,再对记录历史的官员说:好好写,好好记。
那么,李唐史官敢不好好写,再好好记吗?
自从李二凤之后,帝王起居录就不存在所谓的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