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晋君寿曼知情也没有做出什么改变。
那是晋国的国情所决定了的事情,多少算是一种惯例了。
仅仅是一国之君薨逝不带任何人殉葬这一点,其实晋国已经站在文明高度的前列,其余地方……,如周王室与各诸侯,还有其余诸夏之地外的文明,他们仍旧保持着极其浓烈的培殉之风。
而晋国权贵死亡不要求殉葬,多少有点吸取秦国教训的原因。
秦穆公薨逝前要求大臣陪葬,并且进行了指名道姓,很直接地让秦国的崛起进程被敲断,一两百年之内成为最缺乏人才的诸侯国,并且还没有之一。
在寿曼继位之后的第三天,一众人移动了晋景公的梓宫。
晋景公的遗体需要送到“绛”那一边进行安葬,等于说在“绛”还要举行一场葬礼。
包括寿曼以及众卿大夫等人,他们自然是随同晋景公的梓宫一块前往“绛”地了。
“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新时代的降临。属于新君的时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讲真话,了解晋君寿曼的人,大多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