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857章 今日不以君臣,只论翁婿

第857章 今日不以君臣,只论翁婿

那只是新增灌溉面积,可没有将天灾带来的影响算进去。

义渠人跟秦国的冲突可以追溯到前720年左右,到秦宣太后时期才被彻底解决。而光是秦宣太后谋算义渠,她前前后后用了三十四年的时间,连儿子都给义渠王生了两个。

楼令不是女的,玩不动给义渠首领生孩子再骗来杀的操作。

仅是需要知道秦国不弱,闹到秦宣太后需要给义渠王生孩子偏来杀的程度,该知道越是拖时间下去,会让义渠变得更加难被解决了。

在当前时间段,楼氏并不比战国时期的秦国强大,义渠肯定也远没有战国那样强。

受于地形因素的限制,加上义渠人不愿意跟任何势力死磕,使用堡垒推进战略无疑最为合适。

那么,堡垒推进战略到底进行得怎么样,能够不让楼令关注吗?他也必须亲自去看一看实际成果。

然后,关于南征的报功名单,回国路上楼令已经核实与确认完毕。

这一次的庆功宴摆得太赶,与以往的流程出现区别。

没有得到时间来进行良好休息的楼令,他只能在隔天入城谒见晋君周了。

本身坐在高位,有着极高的声望,不用再加上国丈这一层身份,楼令想见到晋君周并不难。

因为是提交有功将士名单的关系,所以事先知情的晋君周不能随意选地方接见。

两人进行那一套流程的地点被放在议政殿,只是今天没有其他官员或贵族在场。

是个贵族,不一定有官职。

有了官职,也不一定有爵位。

两者也就需要分开来提。

不是朝会?晋君周当然不会高坐在台陛之上,他事先让人在大殿中央摆了两个座位,将以奏对的方式来进行这一套流程。

楼令让宦官转交有功将士名单。

名单送到晋君周手上,他翻看了有一小会,才抬头微笑问道:“翁人只提交名单?”

“君上,何人立功,立下何等功劳,如何奖赏尽在君上决议。臣何必多言呢?”楼令说道。

其实,尊重也只是尊重,真要是晋君周胡来,一定不会落实下去。

这是晋国当前政治格局所决定了的事情,只有卿大夫勾结起来胡来的份,没有一国之君想干嘛就干嘛的可能性。

晋君周能够不明白当前的政治格局吗?不妨碍他对得到尊重感到满意。

遭到架空的人,他们最怕的就是连表面的尊重都不存在,意味着距离迎来最终结局绝对不会远了。

是的,晋君周很清楚自己根本没有挥斥方遒的实力,对一应重大决策也无法真正做主。

要说晋君周有多么恐惧倒也不至于。

那要感谢前面的权臣保证了自己的节操,没干出集权篡位的操作,甚至有周公等人充当好榜样。

至于说小宗代大宗?本是公族的郤氏已经脱离公族体系,楼氏、范氏、荀氏、邯郸氏都不是公族的身份,西周到东周可没有发生过异姓篡国或分裂国家的例子。^1,7?n′o·v~e?l+.\c^o/m,

因此,晋君周可能想过会君位不保,发生晋国的国祚被权臣给篡夺倒是真没有想过。

以往更多的例子提供的是,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等老一辈的权臣死去,权力总归会回到一国之君或继位之新君的手上。

担任中军将的楼令正处壮年没有错,他以前对晋君周很不错,后来也保持了尊重,现在更是变成国丈。

其他好些卿大夫的年纪已经很大,他们过世由新一辈上位,很多事情将会变得不同。

旧有的领导班子经过磨合,互相之间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明白底线在哪里。

换上了新人?且不论新人能不能得到尊重,一代人总是有一代人的想法,并且年轻会更加气盛,产生变局的可能性无疑会增大。

晋君周今年三十二岁。

其实……,要不是楼令出现,并且让楼氏研究医术的话,历史上的晋君周在前558年已经病逝了。

原历史的晋君周并不是死于突发恶疾,他在风寒症状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