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迁徙过来,让楼令认为是时候加快对他国奴隶的释放与融合了。
楼令率军出征,或是楼小白、楼武统兵出征,甭管士兵出生在哪一个国家,他们变成了楼氏的人,一样变得极其能征善战。
要说楼氏的装备好?那是真的好。可是,楼氏私军的能征善战,真不是完全取决于装备好,其它方面不能被忽视了啊。
开国之初的军队通常很能打,轮到国之将亡各种烂,无非就是管理上面出了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存在赏罚公正了。
随时有可能灭亡的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却变得极其能打,无非就是有激励的政策且能够公平公正执行。
!所以,一支军队能够保障后勤供应,加上赏罚公正,战斗力会得到保障。正常发挥之外的增幅?可以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来进行概括。
“我已经极力在减少奴隶的数量,增加‘羡’阶层的人数。这样的力度完全不够,绝对要趁到处都是无主之地,使之更多人拥有恒产。”楼令在‘吴阳’见到了楼鱼。
只是五十来岁的楼鱼,看上去跟六七十岁的老头似得。
自从楼鱼丢了一条手臂之后,不再参与出征,转为了治理地方。
这一次,楼鱼主动请求过来,不是要直接参与征战,求的是帮楼令管理后勤。
刚才,楼令与其说是在跟楼鱼聊天,不如说是将想法阐述出来。
楼鱼听不懂太深奥的事情,他这一次主动要求过来,主要是感觉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想用出现在楼令视野内的方式帮子孙讨人情。
而楼令愿意让楼鱼过来帮忙管理后勤,只是让楼鱼挂了一个名以及负责监督,并不是将沉重且繁琐的工作真交到楼鱼手上。
“家主是说,封赏更多的贵族和准贵族吗?”楼鱼说得是‘家大夫’、‘士’和“徒”。
楼令当然不是说那么一回事。
春秋时代多数人想要拥有私产,确实是需要有爵位在身,哪怕是一名“下士”。
到春秋中期,“士”被视为准贵族,其实没有算上“徒”这个阶层。
后面“士”会转为士族,里面将原本的“大夫”和“徒”也都算了进去。
春秋中期的阶段,各国的“徒”只是被默认拥有私产,不是他们真的可以具有私产。
贵族剥夺没有爵位之人的财产可是被法理所认同,不是“士”阶层的其他人能够保住私产,单纯就是作为领主的“大夫”阶级默认,不想或不愿意去剥夺。
好像很操蛋的样子?明明是自己努力,偏偏努力所创造的一切可以不属于自己。问题是他们用来生产的土地或其它,真的就是不属于他们,土地是属于贵族的啊。
不是太难理解才对?
跑进一家公司偷了机器和材料自己回家干活,机器和产出是谁的?那肯定仍旧属于是机器和材料的原主人;偷窃的人不能因为公司的老板不用那些机器和材料就据为己有。咸鱼墈书蛧 追嶵新璋踕那样首先是犯了偷窃罪,将出产挂了商标再卖掉,又要加上犯了经济罪。
封建领主保证某一块区域的秩序,不被外来者所侵袭,他们便有对治下的收税权利。
然后,封建领主的封地是得自诸侯的赏赐,付出了统治的成分,平时尽到响应征召的义务。
在责任义务与能力直接挂钩的时代,不交税,也不纳赋,凭什么来拥有土地?凭的只能是权贵阶层的仁慈。
楼令所说的增加有恒产的人,需求在春秋时代的人看来就是增加贵族和准贵族的数量。
可是,楼令想干的事情是土地分给更多的人。
不管有没有阻力,楼令都会那么干,只是不会无偿将土地分下去。
“南征的有功将士,包括正在进行的战争,需要一套新的赏赐方案。”楼令没有将话说出来,只是在脑子里构思着。
无论现在还是获得分封的初期,军功爵都不适合拿出来。
军功爵被拿出来就等于说释放了一头无比凶猛的野兽,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别想着停下来,要么是无休止地不断扩张,不然就是瞬间崩塌再灭亡。
军果主义制度的国家,一概都是上面那样,不存在例外。
楼令率军抵达“吴阳”肯定要有休整的时间。
这一段时间,即将参与讨伐乌氏的将士,每人至少能够得到临时分配的一匹马用作骑乘。
也就是说,楼氏准备了充足的马匹,七千五百多参战人员人手一匹,另有准备好近千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