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批较为活跃的人来自魏氏。包括宗主魏颗和小宗之主魏绛都非常活跃,三天两头不是设宴款待来客,便是去往某处参加宴会。
魏氏的人为什么活跃?他们再不加把劲努力,等着尘埃落定就没有争取的机会了。
而魏氏众人的努力方向非常明确,他们一方面尽可能敲诈列国的好处,敲诈不成就搞贸易。与经济相关是这样;轮到其它,一方面结交国内的贵族,另一方面寻求南下参与楚地的征战。
到现在,魏氏有想着搬到楚地吗?从一系列行为去看没有相关迹象。
可是,楼令接到了晋君周的来信,里面提到魏氏无比渴望参与到接下来对楚国或宋国的讨伐。
晋国当然会讨伐宋国,只是没有到时候。
至于继续在楚地用兵?晋国扶立了楚君员,消息传到楚地各处,承认熊员为楚国新君的楚国贵族很多,也有拒绝承认熊员是新君的楚国贵族。
拒绝承认楚君员君位的楚国贵族,他们大多是楚地西北部的家族。
而楚地西北部的贵族拒绝承认楚君员这位新君,他们是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效忠了就该服从,哪怕指令很不合理。这个是当前的道德观念。
届时,要是效忠楚君员,结果楚君员让他们开城放晋军进入,不执行就是不忠,执行了之后身家性命朝夕不保。该怎么来选?
一开始就料到会有那种情况的晋国君臣一点都不慌,按照楼令留下的原定计划进行实施即可。
待在“新田”的楚君员很配合,他也不得不配合,表现得配合才有可能回去楚地,只有回到楚地才有翻身的可能性。
晋国君臣当然不会一开始就让楚君员非常为难,可以是先提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再到提出的要求逐渐过分,玩得就是一手温水煮青蛙。
期间不免要给楚君员有回国的希望,可是晋国君臣根本不会放楚君员回国了。
在当前,有没有国君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血统正确的国君,哪怕只是一块招牌,起码可以被权臣用来团结所有人。
连虚君都不存在?只会是这个国家有点实力的都角逐君位,闹得个无法团结又遍处烽烟。
即便是到很久以后的现代,哪怕本国的首脑是某国的傀儡,也好过国家没有名义上的首脑。
楼令原本计划休养生息至少三年,计划在中间被打断。
现如今的晋国需要长期在楚地用兵,完全的休养生息肯定做不到。
只不过,楼令还是希望作为绝对主力的卿位家族可以轮流喘息,巩固已经占领的楚地,时间合适就讨伐宋国。
启动对宋国的战争阶段,必然要做好举世皆敌的充足准备。
一旦对宋国开战,便是晋国扫平中原列国的计划实施下去,其他国家不参战,后面也会找理由打上门。
最好就是三年或五年之后再启动对宋国的战争,期间做得准备包括打造攻城器械囤积起来。
因为有那样的计划,楼令才需要亲自去“榆林”巡视,也到与楼烦的边境走一圈。
说白了就是,真的到了要扫平天下列国的阶段,外部是否存在威胁要提前窥知,免得到时候两头都顾不上。
而到那个阶段,楼氏不能继续拖在义渠这边。
楼氏对义渠的堡垒推进战略已经实施了两年的时间,再过三年或五年仍然继续拖着,该说不说就是楼小白能力真的不行了。
离开对战义渠前线的楼令先前往“雍”城。
乌氏那些首领肯定被带到“雍”这一边,他们后面会被送到“太原”安置。
“你还要走?”娇姬也是刚知道这么回事。
这怪楼令疏忽了。
当然,没有灭掉乌氏之前,楼令也不敢保证可以短时间内实现目标。
“需要到‘榆林’巡视,再去楼烦那边看看狐氏的对敌进展。”楼令说道。
讲实话,娇姬一时半会没有想起“榆林”在哪。
所谓“榆林”就是原林胡人的栖息地,楼氏吞并林胡之后,在那一边选了个合适的地方筑城,成为当地的重要枢纽。
确实是该那样。
从上古到长久的以后,占领一个地方必须筑城,随后再迁徙人口入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占领区吃下来。
而筑城主要是防止遭遇突然袭击难以抵抗,也是为了减少驻军的数量。到后面?当然是提供迁徙而往的那些人,他们心里的一种寄托,事不可为有最后的抵抗屏障。
“我会迁徙一些原林胡人和秦人去‘陇东’。”楼令能看出娇姬有些懵圈,解释道:“那个‘陇东’就是乌氏的地盘。这一次我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