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关外出马仙 > 第000章 胡扯一章

第000章 胡扯一章

马仙了?

因为三年口罩,生存环境变差了,钱不好赚了。

工作压力加上负债催生啥?

那必须是焦虑呀。

他妈的口罩刚开放的时候,医院心理科都是人满为患。

多年网课之后,学生学习压力大。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

中年人压力更大,大部分中年人有房贷,有车贷,有工作压力还有孩子教育,妈巴操的,老子当年出马的时候都度过这么多劫难。

这他娘的哪是中年人的生活,这他妈的是要出马的前奏啊。

别说咱们普通人,就是孔老夫子月月拿出一大半工资去还房贷车贷,说不定他比我许某人还会骂街呢。

孔老夫子为啥能说出那多么经典的东西,因为人家有榜一大哥子贡养着,孔子晚年的生活费都是子贡出的。

子贡是谁?

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儒商,子贡很牛逼,存鲁,乱齐,破吴,霸越,天下大乱,子贡赚得个盆满钵满。

有子贡的供养,孔老夫子吃喝不愁,自然能讲出大道理。

当然,咱说的是古代呀,不是说现在讲大道理的专家,切勿联想。

说回生存压力,在这种环境下,有人去看心理医生,有人去看出马仙。

反正就是有需求就有市场。

为啥找出马仙?

那得从头开始说。(比我牛子短不了多少的一段话,大概扫一眼就行。)

先说说出马仙从哪来的。

有的出马仙喜欢去寺庙参拜,还发朋友圈表达自己的虔诚。

奶奶个孙子的,哭错爹了。

此种行为,在许某人眼中,无异于风尘女子在朋友圈露肉,女骑手穿短裙高跟鞋渔网袜送外卖。

都是为了招顾客duang,duang,duang,啊~~~嘶。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六百年的印度。

在佛教出现前的前一千年,咱们是商朝,商朝有个职业,还他娘的是商朝国家公务员。

啥职业?

主持祭祀占卜的巫师。

巫师可通鬼神,可预知祸福。

如果神鬼是佛教创造出来的,那么商朝祭祀的是什么?

我二大爷?

蓝精灵?

当然是鬼啦。

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鬼”字的出现,《礼记·祭义》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

那时候的巫师手上也有活儿,既能通鬼神,还能给王室成员看病。

别问老百姓咋看病。

老百姓死不死,和他娘的王室有鸡毛关系?

那年印度口罩刚放开的时候,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去住院,可以说是一床难求,但人家印度手上也有活儿,预留出足够的大臣病房,不管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到那就住院,还他娘的不用花钱,平白老百姓没床位,在医院门口等死吧,piu~piu~piu,许某人呵呵印度一脸。

妈了个巴子,扯远了,说巫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巫师这个职业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至周朝时期,巫师出现了两个分支,一个是专门占卜的巫师,一个是给人看病的巫医。

巫师发展出挺多流派,比如专门观星的,专门推算历法的,就是汉朝的太史令,唐朝的浑天监察院、明朝的钦天监啥的,清朝的大萨满啥的,不展开说了。

咱说主要说巫医,巫医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医药,虚病以神鬼帮之,实病以药退之。

唐宋时期“巫”“医”慢慢分离成独立的分支。

发展至今。

“医”成了专门的医生,有中医,有西医。

“巫”也有两种,民间叫做大仙儿,医院里叫做心理科。

不考虑用药的情况下,大仙儿和心理医生用的都是祝由术,总结起来就是心病还需心药医。

心理医生倾听开导,舒展心情。

大仙儿装神弄鬼解心疑。

不用药的话,一码回事。

当然,有的大仙也会用药,还他妈的会吐仙药,其实就是提前吃进去的,药物加上心理暗示,真能治病,给老毕登喂一片小蓝片,他也能提枪上马。

看明白了吧。

大仙儿和心理医生是他娘的一个祖宗,都是用的祝由术。

生存环境变差,患了心病,心病又容易弄出精神疾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