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张氏想敲打大儿媳程氏,但在程氏不愿意继续尊着她这个婆母,背后又有司源撑腰,张氏还真的拿讽刺她的程氏没办法。
哪怕张氏以前总能拿孝道拿捏住自己的长子,但这个世道到底还是对女人不公平的,要求女人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她的长子愿意孝顺她,愿意尊敬她这个母亲,她就能拿孝道拿捏他。可当长子不愿意再当那个愚孝的孝子了,她就算是亲生母亲,也拿长子没办法。
张氏总不能豁出去去状告长子不孝吧?就算她去状告长子不孝顺自己,也只可能有两个结果。
一是长子不想暴露家丑,没有揭穿她偏心次子以及次媳李氏谋害大房子嗣的真相,朝廷为了处罚长子的不孝之举,剥夺长子的爵位或者官位。
长子丢了爵位或者官位,难道对她有什么好处吗?她在丈夫已经去世的情况下,还能有如今的风光,靠的就是如今大权在握的长子,母子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第二个结果就是长子被她的状告行为弄得寒了心,不愿意遮掩家丑,把一切真相全都公之于众,到时候不仅她这个偏心母亲的名声要臭大街,她心爱的次子一家也会全都没有好下场,成国公府会成为整个京城的笑话,这个结局她更不愿意看到。
所以不管是哪个结果,都不是张氏想要的,别说长子没有对她真的不孝,就算长子真的成了一个不孝子,她也不可能不顾整个宁家跑去状告长子不孝的。
这就导致张氏在无法用情分和孝道拿捏自己长子之后,她说的话就完全没用了,就连曾经被她压制的长媳程氏如今也敢对她冷嘲热讽了。
关键是中间隔着元哥儿的死,程氏对她冷嘲热讽,张氏自己都心虚,别说找长子告状了,她甚至都不敢让长子知道自己把程氏叫来敲打了。
整个成国公府如今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氛围当中,表面上好像一切平静,但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就连府上的下人都察觉到了大房和二房之间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气氛感觉。
一时间二房的下人们都有些惶惶不安,虽然在张氏的支持下,成国公府的管家权名义上由张氏管理,实际上是李氏独掌大权,但整个成国公府真正的主人,还是成国公本人。
当成国公本人下场,二房是不可能斗得过大房的,以前在管家权上二房能占据上风,那是因为老太君张氏站在二房那边对付大房夫人程氏,成国公这个男主人碍于孝道选择妥协,没偏帮自己的夫人,才导致在后院管家权斗争中程氏落败。
成国公府上的下人们心里都清楚这一点,于是在察觉到大房和二房之间似乎情况不对劲之后,不少二房的下人就想办法托关系才调走。
李氏作为二房的夫人,自然是知晓了这种情况,可是她却都不敢发作。
这些下人都是成国公府的家生子,若是以前,她想发作就发作了,总会有张氏替她兜底,可如今她发作下人,未必有人会站在她这边,说不定就连她的夫君宁余成都会怪她小题大做。
而且还沉浸在丧子之痛和两个儿子兄弟相残的悲恸中的李氏,也不是很想管这些事。
下人们想从二房脱身,但也没想往大房投靠,毕竟貌似成国公府如今下一代就剩二房的宁池这一位少爷了,说不定将来的成国公世子就是宁池少爷。
他们只是趋吉避凶,但大房也未必是那个吉。
不过当司源直接放出风声,说绝对不会过继二房的儿子当嗣子,很快来投靠大房的下人就变多了。
当二房独子宁池不再有成为成国公世子的机会,二房就完全没什么值得忌惮的了。
他们当然是要投靠大房这个成国公府正儿八经的主人。
司源就趁机将这些投靠来的下人们都收拢到自己手里,稍作审问,就从这些二房下人口中审问出了不少关于二房的消息。
比如李氏在管家时是怎么从公中捞钱的,比如二房的庶子真哥儿之死背后有什么猫腻……整个国公府上很多秘密,都不一定能瞒得过这些看似存在感不高的下人们。
尤其是这些下人们还是家生子,彼此联姻,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蛛网,隐蔽而密集,作为主子的他们却被蒙蔽在鼓里。
司源暂时没动这些下人们,而是借助他们开始了对二房发难。
李氏在这么多年的管家期间从公中捞了多少钱,他都要李氏全部吐出来。
司源带着几个主动投靠作证的下人直接去找张氏,开门见山的对张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