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凰涅天下 > 第296章

第296章

“到时你可得与我同行。”她将方案折子往案上一搁,伸手揽住名可秀纤腰,凑近她耳边低笑,“可秀,我们很久未见……”

名可秀轻笑,两人相拥深吻,一解相思。

*********

九月十五,卫希颜提交兵制变革方略,由皇帝与两府宰执平章(即商议)通过,再递交给事中审议,返归皇帝“批可”。

九月下旬,朝廷下达政令施行。

如此重大的变革,按常例没有几个月批不下来,其间若涉及争议便更耗时日;但卫希颜主导的兵制改革从平章、给事中审议到下达政令,前后不出半月,可谓雷厉风行。

这既得益于丁起为首的政事堂全力支持,更缘于卫希颜在军事上的极高威望。

东京保卫战、翟固大战、洛阳战役、郾师战役,这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为她戴上了一重“无敌统帅”的光环,甚至有评论说当年东京兵败城破,皆因最后无卫希颜统军——该评论自然偏颇,却获得了相当多人的赞同,除了何庆言等“卫系”将领外,最积极的支持者却是朝中的文官士大夫,还有皇帝赵构在内。

这起因于陈东在《西湖时报》上发表的一篇尖锐评论,指出靖康之耻致祸于“君不明、臣不贤,方使国溃于虏骑之下”,其批判矛头直指皇帝和文官误国,自然不讨喜;因此,《西湖时报》随后登出的“卫氏致胜论”便立时赢得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顺势为卫希颜的兵改方案聚拢了支持人气,使方案迅速通过。

卫希颜的兵改口号和目标是打造帝国强军。靖康之耻犹在眼前,大宋军队在虏骑下不堪一击是皇帝和朝臣共同的痛,卫希颜适时提出强军方案,符合了朝野内外的期望,更因她的军事威望,使皇帝和朝臣们均寄予了成功的期盼。

她在洛阳校场的演说曾被孟铖飞鸽传回《西湖时报》发表,并被转载各州报纸,纷议如潮,“责任、荣誉、国家”成了学子和武将聚议的热门话题。不少文人填词怄歌爱国之音,在坊间四处传唱,流唱最广的一首曲子却是卫希颜在洛阳军营击箸的“帝国军人之歌”——

《西湖时报》在登载前,名可秀提笔改了几个字,使卫希颜这首即兴之作更加流畅自如。其流传之广几乎人皆耳熟,据说临安屠户最畅意的便是在砰砰的砍肉声中锵锵哼唱“旌旗裂,雷鸣震……”又据说那一阵子,持刀佩剑高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青年侠客们参军踊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