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时光荏苒。徐缺自秘境入书院已有一段时日,这日,他找到了李白,问道:“白兄,最近可有见过徐胆叔?”
李白一拍大腿,面露懊悔之色:“哎呀,这段时间我光顾着在人前显圣,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徐缺眉头微皱,心中不禁有些担忧:“李小弟,你那护卫从秘境中出来没多久,就收到长安的来信,说是家里出了些事情。因不知你何时能出秘境,他便先回了长安。”
李白闻言,也露出了凝重之色:“家里出事?这……这可不是小事啊。徐胆叔是何等人物,竟然会撇下你先回长安,这其中必定有隐情。”
徐缺心中暗自思索:“长安家里发生大事,这得多大的事才能让徐胆叔撇下自己先走?而且,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我入江湖也有七八年了,或许,是时候回长安看一看了。”
镜头转至长安城。
贞观十九年(645年),长安城。
繁华喧嚣的长安,有一座宏伟而神秘的建筑——钦天监。
这座建筑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其内部更是错综复杂,犹如一个迷宫。
而在这座迷宫的核心,坐着一位传奇般的人物——钦天监监首李淳风。
李淳风年约四旬,身材高挑,一袭青衫飘然若仙,儒雅中透露着深不可测的智慧。他的眼中仿佛藏着星辰与大海,能洞察天机,预测未来。他的长发长常不束,随风飘动,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飘逸。
钦天监内部装潢古朴典雅,墙壁上挂着精美的星图和历法图表,显得既神秘又庄重。中央是一座巨大的青铜制天文仪,繁复的齿轮和指针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能指引天地间的秘密。四周摆放着各式古籍和卷轴,书页间散发出淡淡的墨香,让人沉醉其中。
在钦天监的深处,有一座高楼,名为问星阁。高楼顶部空旷无疑,放眼可望长安全貌,抬手可摘日月星辰,围楼之上镶嵌着宝石和玉石,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中央是一张巨大的红木桌案,桌上摆放着各种神秘的占卜工具和法器。这些工具形态各异,有的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则散发着淡淡的灵光,令人敬畏不已。
李淳风常在问星阁独自占卜,他的手指轻轻拂过这些工具,仿佛在与天地沟通。在他的占卜下,未来的走向和吉凶祸福都变得清晰可见。
这日,李淳风独自一人夜观星象,发现天命星石闪烁不息,略有暗淡。他心中一动,深知这代表着将有大事发生。于是,他立刻起身,决定进宫面见陛下,将此事禀报。
李淳风来到太极宫甘露殿见到李世明,即刻将其夜观天象、推演算卦之事如实告知李世民。
时隔8年多,李淳风突然再提天命之人,这让李世民想到了登基十年庆典前的那个夜晚。
贞观九年(636年),李世民登基大典十年前,深夜,钦天监监首李淳风夜观星象,发现北天极三垣之一的紫薇垣有所崩塌迹象,算出大唐气运不足百年必易朝更代。
同样的夜晚,同一个地方,如此雷同的场景。
那一夜。
太极宫甘露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突然,李淳风匆匆进殿,行礼后道:“陛下,微臣夜观天象,发现天命星石有所异常,恐有大事发生。”
李世民闻言,放下手中的奏章,抬头看向李淳风,眉头微皱道:“淳风,你素来言出必中,此次又有何发现?”
李淳风深吸一口气,缓缓道:“陛下,天命星石代表着大唐的气运和未来的走向。如今它闪烁不息,略有暗淡,微臣预测,这预示着将有一场大灾即将降临。”
李世民听后,心中一惊,忙问道:“大灾?何灾?可有解法?”
李淳风摇了摇头,沉声道:“具体何灾,微臣尚无法确定。但微臣曾推演过,大唐气运不足百年,必有朝更代之劫。而此次天命星石的异常,或许与此劫有关。”
李世民听后,面色凝重,沉默片刻后道:“淳风,你可曾算出解法?”
李淳风点了点头,道:“微臣曾透支生机,推演出一线生机。这生机在于一人,他便是天命之人。”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追问道:“天命之人?此人是谁?”
李淳风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此人便是徐世之子,徐震。”
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摇头道:“淳风啊,你莫不是在与朕开玩笑?一个傻子,他如何能成为大唐的天命之人?”
李淳风面色严肃,沉声道:“陛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