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256.第253章 入赘,十年模拟结束

256.第253章 入赘,十年模拟结束

【你不由问道:“何笑,何先生了?”】

【“何兄,也不是汴京人士,家在剑南道,没有妻室,不过何兄颇为潇洒,这个春节都在西凤楼。”】

【你倒是笑了笑,西凤楼你自然知道乃是汴京青楼之地。】

【“我猜何兄不出三日,就要来小院读书,西凤楼的开销可不低。”】

【张源来今日却颇为健谈,今日的读书只有一人,却也是读到了下午。】

【小院今日却又迎来一位客人。】

【梧桐不用你提醒,就知道有客人来了,外面老人咳嗽声颇大。】

【梧桐推开门,有些惊讶道:“董先生来了。”】

【这位董绍便是谢府为你安排的开蒙先生。】

【年前,他只是匆匆地甩下几本书便离去了,让你自己研读。】

【董绍步入屋内,他已经五十多岁,身材佝偻,穿着厚实,背着沉甸甸的书箱。】

【脸上多是皱纹,头发已经灰白,一撮短而硬的八字胡挂在嘴边,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却颇为精神。】

【“观少爷。”】

【“董先生。”】

【张源来与董绍两人似乎相识,但他们却只是简单地打了个招呼,便各自不理睬对方。】

【董绍转而看向你,问道:“观少爷,这些日子以来,你可有将《中庸》和《四国左传》记熟?”】

【“已全部记下。”】

【董绍闻言,抬头看了你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观少爷,果真如此?”】

【“请先生考校。”】

【董绍也不客气,开始一连串地提问。】

【你从容应对,每一个问题都能准确回答。】

【不过,你也发现这位董先生,不用翻开典籍,就知道你回答无误。】

【董绍的眼中逐渐露出了惊讶之色。】

【“想不到,观少爷竟然真的全部记下来了,真是聪慧过人。”】

【董绍再从书箱内拿出几本书,《太学》,《襄子》,《孝经》】

【“待观少爷,半月之后把这些记熟后,老夫再来。”】

【“我记得观少爷还未曾练字,这本字帖便留在这里。”】

【董绍也未多说,背着书箱离去。】

【你亲自将董绍送到院外。】

【待回屋内,梧桐的脸上已经有些挂不住了,抱怨道:“少爷,这个董先生每次来都只是留下书籍,从不教咱们一丝一毫的学问,简直就像个甩手掌柜。”】

【你摆了摆手,打断了梧桐。】

【你转而看向张源来,问道:“张先生,您似乎认识这位”】

【张源来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感叹道:“自然认得。这位董绍年轻时在汴京可是颇有名气,曾经差一点就拜入了二先生的门下。只可惜,后面发生了一件事,他最终与二先生失之交臂。”】

【“但即便如此,他当年也曾在书院读过书,他的学识张某也是佩服。”】

【你未曾继续追问,张源来显然对董绍抱有不满,其中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纠葛。】

【你看向董绍遗留下的书籍,皆是治学需研读之作,并无异样之处。】

【唯独一本字帖,颇为引人注目,你缓缓翻开,字迹遒劲有力,又不失洒脱。】

【张源来望见字帖,言道:“董绍擅长书法,正因如此,才得二先生青睐。此字帖应是他亲手临摹之作。”】

【你默默收下字帖。】

【下午,张源来告辞离去。】

【日子悄然流逝。】

【正月十七之日,华安大夫精心为你诊治之后,你终于得以摘下白纱,重见光明。】

【自此,张源来与何笑便无需再来此地为你读书。】

【何孝大为可惜这份“美差”,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张源来偶有来访。】

【也不知何时起,谢府之中悄然流传起关于你的种种传闻。】

【人们称赞你为人纯孝,天资聪颖,有过耳不忘之才,更以盲棋之技战胜了谢原。】

【谢观之名,开始在谢府各院之间被提及。】

【小院读书,日子过得快。】

【春去雪融,天气越发炎热,转眼间,四月已逝。】

【谢原时常携同下人与你比试学问,却每每铩羽而归。】

【原本袁夫人年初为你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