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起年代比较久远的惊天大案,案发时间为1985年,案发地点在湖南省常德县。`微`趣^小,税·网! ′免\废_越¨黩_
案犯刘岁春和李顺年手持利刃,对街上的百姓展开疯狂屠杀,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杀死十七人,杀伤十六人,其中有九个人重伤,七个人轻伤。
由于那个年代的条件条件限制,而且这起案子性质恶劣,所以警方破案之后很快就将凶手正法,因此本案的卷宗并不算太详细,不过整体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案犯刘岁春出生于1961年,作案时24岁,李顺年出生于1964年,作案时21岁。
从外貌上来看,刘岁春属于微胖类型,而李顺年长的又黑又瘦,两个人站在一起的时候,给人以强烈的反差感,可能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系。
刘岁春家住在常德县城里,也就是现在的常德市鼎城区,而李顺年家住常德县武陵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两个人的学历也有很大反差,刘岁春的学历是高中毕业,因为他刚读高中的时候,十年动乱还没有结束,所以高中一毕业就等于学到头了。
但是在当年那种环境下,这已经属于高学历了,至少也算得中等偏上,而李顺年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连一天学都没上过。
刘岁春的家庭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他老爹是常德县糖果糕点厂的业务股长,父母从小就对他十分溺爱,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孩有的,我儿子就应该有,只要我儿子喜欢的东西,必须想办法满足他。
这种溺爱让刘岁春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为所欲为的性格,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
可是好景不长,在刘岁春十岁的时候,他老爹因病去世了,当时按照厂里的规定,每年会给他家发一笔抚恤金,但刘岁春的母亲却并不满足。-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
刘岁春的母亲叫毛幺妹,这女的整天以泪洗面,经常在刘岁春面前叨咕:“儿子,你爹死的亏啊,这个厂子原本是他一手承建的,按理说他即便不当厂长,也得当个副厂长,结果到死才混了个破股长,国家对咱家不公平啊!”
小小年纪的刘岁春总听母亲跟自己说这样的话,他根本分辨不出是非,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一种对社会的敌视心理。
刘岁春高中毕业之后,高考就恢复了,所以他并没有经历上山下乡,而是直接参加工作了。
那个年代的工作都是国企,但刘岁春工作态度相当差,几乎是一年换一个工作,并不是他不想干,而是因为每个单位都受不了他,随便找个借口就把他调去另外一个单位。
刘岁春根本就不当回事,他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享受的,上班太累了,工作混一混就行了。
如果有领导批评他,他马上就翻脸,而且经常放出狠话:“你是不是跟我找茬啊,信不信我杀了你!”
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单位的领导都恨不得把他调的越远越好,而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逐渐心生怨恨,觉得这个社会太黑暗了。
最终在破案之后,刘岁春交代作案能力的时候,第一个理由就是报复社会。
刘岁春对社会是这样描述的:“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假的,人与人之间没什么感情,全都是互相利用而已,全都是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社会是残酷的,人也是残酷的,每个单位的领导都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
其实这种人如今的社会中也一抓一大把,你们让我满意是理所当然的,要是让我难受了,那你们就都不是好东西。*3-y\e-w·u~./c_o-m¨
但凡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少会认识改正自己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变本加厉,破罐子破摔。
李顺年那边的成长经历,就和刘岁春完全不一样了,他父母一直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农村那么多活要干呢,赶紧下地干活才是正事。
另外李顺年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悍妇,和别人吵架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带着李顺年他们兄弟几个齐上阵,和其他村民大打出手。
在老妈的精心栽培之下,李顺年很快展现出了打架的天赋,以勇猛敢下死手闻名于本村。
1982年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岁春和李顺年认识了,由于两人都很年轻,而且必须都挺欣赏对方,所以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刘岁春觉得李顺年这哥们比较实在,没有那么多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