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朕靠吃瓜系统成为千古一帝 > 第 43 章 四十三章

第 43 章 四十三章

第43章四十三章

在陈夷行走进这间屋子后不久,唱行中做劳力的人也将车上卸下来的货物抬到了房间里。

动作非常小心:因为箱子里头装着的货物,郑含章在刚刚下车的时候就千叮咛万嘱咐地说过了,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它很容易碎的,虽然已经事先厚厚地垫上了好几层软布,将它里里外外都垫得很周全,以至于这一路上坐马车过来时拢共也没有弄碎多少,但是,倘若用上后世快递那样的暴力运输,连箱子带垫料都给你弄坏的手法,那多少还是保不住的。

不过说白了,其实就还是里头铺垫的软布不够——但是这东西呢,现在的洛州也不怎么够。

郑含章其实很想弄到足够多的棉。

不管是棉还是绵,她都很想要。

若说棉,这年头的棉花也不知道有没有传入中原,就算传入了,它也绝对还没有被人挖掘出可以制作布料衣物的作用,郑含章大概描述了下棉花的形状,也在请人四处寻访。

可能因为时间太短,寻访的范围还不够大,所以是音讯全无。

至于说这年头更常见的养桑蚕,这倒是能做,甚至是很多女性的主要工作——但这并不能形成产业,郑含章也不知道在养桑蚕这一方面应该怎么搞出流水线来。

眼看着木质的棉是指望不上了,那从动物身上弄下来的绵呢?

这玩意也不太行。

中原的地并不适合放牧,用来放牧也实在是太亏了。

想要畜牧养殖,还得是在北方的草场上才合适,也不至于太过浪费了地力。

此时的人口规模,已经注定了就算放开了上限养羊,在足够合理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帮扶下,也很难真的就把北方那么大一片土地上的地力耗尽。

说白了,人类放羊每天消耗的,能有草原自我更新的速度快吗?

按照当前全天下这种在无休无止的战争中被按着涨不上去的人口数量来算,郑含章觉得很悬。

北方的草原联盟实力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还是太强大了。

主要是,她手上没有大规模的骑兵。

草原文明的战斗力是怎样的呢?

有一段话可以将草原文明的形象特点完美地概括出来:

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锁在,不知礼义。其见敌则逐利,如鸟之云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1】

这句话的意思是:草原文明往往不那么重视道德,不讲究忠义,而因为生活的环境相对恶劣,因此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都以利益为上。

因此,在战争中,他们看到有利可图就会向前,发现没有利益,或者损耗大于利益就会跑路,在败退逃跑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羞耻心。

而草原上的生存法则是,为了避免过多的牛羊汇聚在一起,将某一地的牧草吃光,所以他们会分成各个大小不同的部落,政治制度常年保持在部落议会制而不再向前迭代更新。

这也就导致了,当

有一个足够大的共同利益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草原文明名义上的领导者可以轻易地调动起草原上的骑兵们——这也就是所谓的“如鸟之云集”

但是倘若领导者无法给他们足够的利益,或者他们被打怕了的时候,名义上所谓的领袖也不会给他们制造任何的心理负担,四散奔逃得比谁都快,深谙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的道理——于是,就有了所谓“瓦解云散”

在广袤的草原上,胡人骑兵被打散其实不难,难的在于无法有效地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如果无法歼灭有生力量,那么每一次的胜利都只不过是普通的战术胜利,而无法达到战略胜利的高度。

打不痛,之后就会再来。

中原农耕文明的王朝在备战方面需要承受的压力可是远远超过了草原文明的游牧部落的。

我攒粮来敌人攒枪,敌人把我当粮仓——在没能让草原文明感觉到痛,彻彻底底地成为为中原牧边的一份子之前,郑含章没地、没人、更没信心去搞大规模的畜牧养殖。

那么,如果想要对游牧部落打出具有战损比的、可以称得上是战略胜利的战果,需要什么呢?

——最最要紧的就是骑兵,因为骑兵是这个年代最具备机动力的部队,而机动力才是在草原那样平坦且宽阔的地方上最要紧的一种能力。

能够追敌转进,能够驱驰千里,还能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