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宽窄一致,没有突然变粗或变细的地方。
李行长伸手拿起 1 元券,指尖捏着纸币的边角,对着窗户透进来的光看。“这纸不一般。” 他翻转纸币,对着光看了两面,“对着光能看透,但上面的图案一点不花,清楚得很。” 他把纸币放回桌面,指腹在鸟的图案上蹭了蹭,“纸挺硬,不容易软塌。”
5 元券是鄱阳湖与黄山。湖中的渔船有帆,帆上的网格方方正正,每个格子的大小一样,桅杆的线条笔直,从底部到顶端没有一点弯曲。黄山的松树长在岩石缝里,树干的纹路一圈圈的,树枝向旁边伸出去,松针成团状,一根是一根,不粘连。
王行长的手指在渔船图案上悬了悬,没敢碰。“这帆上的格子,怕是用针一点点扎出来的。” 他抬头看向林毅,眼神里带着疑问,又像在确认什么。
林毅继续展示 10 元券:“10元,正面太湖,背面五台山。”
湖面上的帆影有远有近,近处的帆颜色深,纹路清楚;远处的帆颜色浅,但轮廓没丢。五台山的寺庙屋顶是三角形,檐角向上翘,角度一样,墙面的白色均匀,和灰色的山体界限分明。
张行长拿起 10 元券,和 5 元券并排放在一起,眼睛凑近了看。“颜色不一样,但都很匀。” 他用指甲盖轻轻刮了刮票面,“油墨沾得牢,刮不下来。”
20 元券的洪泽湖与祁连山、50 元券的黄河与祁连山、100 元券的长江与喜马拉雅山依次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