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了小王的视线中。
“又来了。”小王在心中默道。
在小王“当家”的这两个月里,每天早上七点整,这个男人总是会准时出现他家店门前,风雨无阻。
小王的记性很不错,对他来说,来过两次以上的客人基本就算是熟客——因为这足够让他记住他们每个人的脸。
但这个男人例外。
男人生着一张没有任何记忆点可言的脸,平凡到哪怕你刻意逼自己记住他的相貌,可是半天过去后,你还是会把这张脸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就算是像小王这样记性极好的人,在回忆起这个男人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在心中顺利勾勒出他的相貌——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让小王反倒对他印象深刻。
毕竟,拥有一张“无法被记住的脸”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能成为记忆点了。
当然,“准点出现”和“平凡相貌”,并不是小王关注他的全部原因。
就像预料之中的那样,男人走进了小王的水果店。
“来了,哥。”小王立刻热情的招呼道。
“嗯。”男人的反应很平静,跟小王的熟络完全是天差地别。
“新鲜的吗?”他指了指摆在店铺正中间货架上的青提和荔枝,用那种毫无起伏的语气问道。
“保证新鲜,半小时前刚到的货。”小王立刻说。
“有没有喷农药?”男人继续问。
“都经过检测的,放心吃,哥。”小王说。
“好,各要两斤。”男人点头。
“好嘞!”小王麻利地称斤装袋。
“水果是否新鲜”、“有没有喷洒过多的农药”,这听上去这只是一段客人和水果摊主之间的正常交流而已,这样的问题小王每天都会被问许多次。
只是不同于其他只是偶尔问一嘴的客人,这个每天早晨七点整准时光顾他家水果店的男人,每一次,都会问出同样的问题。
哪怕在小王的答复也毫无变化的情况下。
这就是小王对他印象深刻的另一个原因。
根据小王的总结的规律,每天男人到店以后,永远都直奔代表着“畅销精品”的中间货架,其他货架上的商品他根本连看都不看一眼。
无论那今日货架上那两款水果是什么、价格是多少,在公式化地问完那两个问题并得到了小王的回答后,男人一定会跟上那句“好,各要两斤”。
不仅如此,他在小王称斤装袋的过程中总是保持着沉默,从来不像是那个买个草莓、枇杷都要一个个挑挑拣拣过来的老太太们一样,根本就不在意水果的品相如何。
最后一个规律则是……
“提子多了四两,哥,要不我给你剪下来?”小王看着电子秤上的数字,问道。
“没关系。”男人直接根据标签上的价格乘以2.4倍,再加上两斤荔枝的钱,扫码转账。
“支付宝到账,xx元!”
“走好哥!”
“嗯。”
男人拎着两个塑料袋,走出了店铺。
是的,这就是男人的第三个特点,虽然提出“两斤”这个准确的需求,但面对这种称重时。偶尔超出他要求的部分,他向来都是爽快地买单,从来没有讨价还价,或是要求去掉一些,撑足斤两。
小王看着男人远去的背影,表情复杂。
从商人的角度出发,他当然喜欢这样的客人:不挑挑拣拣、付钱爽快、总是买店里最贵的水果(中间货架的水果从来都是品质最好也最昂贵的)。
但从个人角度出发,这个男人的行为又让小王感到非常迷惑。
要知道,他不是偶尔来买水果,是每天都来,且一买就是四斤。
都不要说是一个人,就算是一家人吃,一天四斤水果也有点太多了吧?现在的水果越种越甜,难道他不就担心,因糖分摄入过高所引起的健康问题么?
而且,买这么多也就算了,店里的水果品种也不少,他为什么不多选几种品类呢?一种水果各两斤,难道吃着不腻么——要知道,上个月正好是枇杷畅销季,枇杷在货架上摆了三天,他也就买了三天,连一句“怎么今天又是枇杷”的抱怨都没有。
至于准时准点到场、平凡到极点的相貌、永远没有的起伏语气,还有那固定的问答流程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虽然这么想很抱歉,但小王每次一看到这个男人,都会不受控制地联想到之前看过的那部科幻电影中,那个缺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