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周悬吸取教训,直接把后续的流程全跟她说了,“你就这么慢慢搅动,等到水下一次变成‘沸而不腾’,再加点凉水,反复两到三次,等汤圆浮起来就可以出锅了。”
“到底是两次还是三次?”李菲严肃地问。
典型的厨房新手思维之二:讨厌模棱两可的形容,尤其是“自己看熟没熟”、“适量加调料”、“炒至断生”一类需要自己做判断的事情。
“少滚一次水可能不熟,多滚一次水可能熟过头。”周悬根据自己相当有限的厨房经验,帮忙分析利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多滚一次吧。”
“熟过头至少还能吃,不熟就没法吃了?”李菲接上了他的脑回路。
“没错。”周悬点头。
“行,那朕就依你。”李菲看着重回“沸而不腾”状态的锅,第一次加入了冷水。
典型的厨房新手思维之三:永远不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好火候,出于“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基本原则,在“不熟”和“熟过头”之间,总是无条件选择后者。
“我忽然想起来。”李菲轻轻搅动着水,“煮水饺是不是也是这个流程?加三次凉水,再滚一次就可以出锅了?”
“好像是。”周悬把水碗端给她,“照这么说煮饺子是不是还简单点,至少不用总是盯着锅子是不是保持在沸而不腾的状态。”
“没错。”李菲完全同意“维持水沸而不腾”是最难的一步,“如果今天成了,就说明我连煮水饺也能搞定了?”
“我觉得可以。”
“那如果我会煮水饺,是不是就代表哪怕过年没有外卖吃,我也饿不死?”李菲假设道,“只要冰箱里塞满速冻饺子就行。”
“是的。”周悬附和道,“吃腻了饺子就吃泡面,吃腻了泡面就吃汤圆……该加水了阿菲。”
“无敌了,我无敌了。”李菲边加水,边得意地笑了起来,似乎已经开始代入“连饺子都会煮的大厨”身份了。
两人扯着扯着,锅里的进度也飞快进行着,转眼就到了第三次水加完,等待汤圆上浮的最终阶段了。
“咱们不用另外烧一锅白开水当汤底是吧?”李菲问,“一会儿就整锅倒出来?”
“攻略上没写就是不用。”周悬乱套公式,“可能是为了原汤化原食吧。”
“原汤化原食……很有道理。”李菲深以为然地点头,“要不咱们明天也别去珠泪那了,中午叫她来咱们家,煮顿饺子招待她如何?”
“可是我已经刚才跟珠泪约好了,她说要拿出百分之两百的厨艺招待你。”
“百分之两百啊……好吧,那就下次再招待他们。喔喔,汤圆上来了!”李菲光速关火,“碗碗碗!”
“这么多水,碗里好像装不下啊。”周悬说,“还是先把汤圆捞出来吧。”
“行。”李菲拿起勺子就要捞,结果勺子在刚接触到汤圆的一瞬间,一股如墨汁般的黑色不明液体,突然从汤圆的内部“喷”了出来。
李菲拿勺子的手僵在半空。
她像是卡壳的机器人,呆滞地扭头,看了一眼身边眉头微微皱起的周悬——二十多年的交情让她比谁都清楚,知道那是周道长在进行“头脑风暴”时特有的表情。
“汤圆……爆炸了?”过了一小会儿后,她轻声问。
“好像是。”周悬冷静地说,“先把这个捞出来吧,也许只有这一个破皮了。”
“嗯……”李菲依言捞出了这枚可怜的爆汁汤圆,开始进一步作业。
……
“我的妈呀,怎么全爆了!”
两分钟后,李菲看着那口如被墨汁浸染般的锅子,再看看碗里那些个破了皮、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汤圆们,像是这样的大喊道:“那攻略到底靠不靠谱啊,整整二十个汤圆,全军覆没(四个字全加重音)!怎么做到的?!”
“攻略应该没问题,我看下面评论都说‘一步步跟着攻略走,我还是第一次煮汤圆一个不破,感谢感谢’。”周悬拍拍她的肩膀,以表安慰,“可能是我家的锅有问题,也可能滚两次水才是正确的选择,咱们还是太求稳了。”
“也可能是我就不适合做饭……”李菲叹了口气,指着那锅“芝麻糊”说,“这些汤怎么办?倒了重新煮点开水么?”
“还是和汤圆一起吃吧,毕竟馅全在汤里头,不一起吃就太淡了。”周悬端起锅,把黑漆漆的汤水倒进碗里,随后一手端碗一手牵着沮丧的李菲,“走吧走吧,出去吃,小肥让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