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刘阁老不是不知道如今形势,现在官员是少,天下是乱,可万一皇帝有别的法子解了这个危机呢?毕竟前头立太子的事,也没人想到他会挑起那一场大乱呀。万万不敢把皇帝的本事看得太死。
刘阁老之所以咬着科考不放,是以为,世族先时陈王之乱已经做错了事,以楚则居的性情,科考一立便再难有活路,世族既然迟早不存,伸头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还不如死得刚硬一些,至少尽力挣扎过。
现在听了齐田那一番说话,想到先祖四王之乱的事,心里也难免略有涟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那时候四姓之族死了多少人!若不是先祖忍辱负重也没有今天。
一时之间,夫妻两个都各有心事。
次日刘阁老便往田家去。田中姿见他来还奇怪“阿公怎么来?要见我,但使人来叫便是。”刘阁老都是七十多的人了。
刘阁老摆手,见许多下仆奉着帐本问“这是什么事?”
田中姿说“陛下要兴文,拟在各地建学馆,我看看有哪些地可捐的。”
刘阁老愕然,片刻才问“这是娘娘的意思吗?”
田中姿大大咧咧“我以为阿芒做得对。我拳头可没皇帝那么硬,打不过他还是乖乖听他的话算了。反正这些地,这些钱,我也吃不完用不完。说留给子孙,可我连儿子都还没有呢。如今皇帝用得着,就给他呗。”
刘阁老怅然,起身说“先搁下吧,你与我往周家去。”
他要见见田氏。
田氏也在算帐。下头仆妇与管外事的下仆一大堆,陈年的帐册子都被抬了出来。日光下头一看,细尘飞扬。
田氏与他见礼,叫看茶上座,说起这件事,道“阿公不来,我也要往家去。阿芒年纪不大,看有些事也没有说错。如今已经不是世族能挟以自重的时候了。”
刘阁老仰头长叹了口气,沉默好久问田氏“那娘娘就打得保票,若我们顺流,便能缓解陛下对世族的恨意?保得世族平安?”
世族倒戈陈王,陈王可是谋逆造反啊。放在哪个有雷霆手段的皇帝身上,世族都别想讨好。你就是散尽家财,说不定在皇帝看来,本来就是你该做的,拿了钱,还是惦记着你的命。
田氏沉吟,道“娘娘只是尽力,又怎么能说得定后事呢?但娘娘也说,皇帝记不记我们的好,到也不重要,天下庶民以及向学的仕子记我们的好便行了。皇帝要开学馆,到时候各处都要先生的,您以为,这些先生要从哪里来?许多记了名家智慧的传世孤本又从哪里来?寒门当得先生的人,难道有我们世族多吗?”
只要世族不挡道,举国百废待兴皇帝百事缠身,一时也不会找世族麻烦,趁着这个时间好生经营,等皇帝能缓过手时,形势却又不同了。世族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刘阁老愕然。他没有想到,齐田小小年纪,竟然是做这个打算,谋的并不只是眼下的事。长叹“我到想岔了。”当初推奉齐田为后,不过是因为她身份特别,如今想来,也算万幸。
想一想摇头自叹“年纪大了,虽然勉强支持到底不如后辈灵光。”有愧
田氏劝慰“阿公见识过人,不是后辈能比,她不过是些小聪明罢了。”又道“我还想过两日要上门去,把家里的孤本借来抄录。呢”
世族向来珍视籍典,不肯轻易视人。百年以来崇诗书为高雅之事,阻断庶民获得知识,才垄断了文化成为上层。
如今大势已去,不可阻挡。刘阁老长叹一声“罢了。”对田氏说“你使人来抄便是。”出了周家,想想往李家去。
去时便见田氏的车停在李家大门外,使下仆去问,原来是田中姿的夫人回娘家来了。
刘阁老进去与李阁老说话。李氏在内院,与她母亲坐。
她母亲大夫人把齐田说的话说与她听,说着还有些气愤——齐田对她们实在不怎么客气,哪怕讲得有道理,心里难免有个结。“她姨奶奶还在呢。那么许多人在,我年长许多,却被小辈训了一顿。”
李氏便说“阿芒这样,嫁哪家不能过得如意?却偏进到宫中去了,是为了什么?如今中姿想到她的处境还气闷呢。她现在说这些,还不是为了咱们好。便是严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