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嫁给病秧子后,王妃抄家被流放了 > 第1672章

第1672章

“指点迷津”四个字,从一位岭南州府大员口中吐出,重若千钧。+咸~鱼\墈¢书·王. ~首_发?他身后的属吏们,个个垂着头,脸上火辣辣的,却无人出声反驳。

北境这方土地的勃勃生机,像一面巨大的、无情的镜子,照出了他们治下岭南的暮气沉沉。那九百斤的稻谷山,那井然有序的巧手坊,那孩童也能挣钱的散工巷,无一不是无声的鞭挞。

季如歌的目光扫过对面一张张写满复杂情绪的脸——屈辱、焦灼、茫然,还有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求变之火。她沉默片刻,手指在粗糙的桌面轻轻一点。

“当然没有问题了。”季如歌没有拒绝他们的请求:“行政楼、学堂、工坊、粮仓、田间地头,你们想看哪里,自去看。/二^8,墈?书.惘¢ \追,最.歆¢章?踕?想问谁,自去问。北境行事,没有藏着掖着。”

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刻意的安排。岭南官员们像一群闯入新世界的懵懂学徒,被允许自由行走在这片北境的新土上。

他们就在村中的行政楼,一共是有五层楼那么高。每一层的布局都很巧妙,房门上都有挂着牌子,很容易找到。比如村长办公室,代理村长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接待室等等。

每间里面的面积大小都不一样,但配套基本都一样。有书柜,书桌还有几套看起来很舒服的椅子。对了,是村子里的人说叫沙发的椅子。*躌?4.墈/书_ ¨首\发-

除此之外,还有村中财务室,核查等等。

村子里的各项开支,都会详细核查登记,然后贴在村行政楼外面的公告栏上,列表详细,精确到铜板。

一个年轻属吏忍不住拉住一个正要离开的老农:“老丈,这……这村中钱粮支取,就这般……贴出来任人看?”

老农奇怪地看他一眼:“不看咋知道钱花哪去了?该不该花?该花多少?大伙儿心里有杆秤!季村长说了,村务不晒在日头底下,就容易发霉生虫!”

陈老大人心头剧震。在岭南,一纸公文层层下达,钱粮支取如同雾里看花,百姓哪敢置喙?这赤裸裸的“晒账”,简直匪夷所思!

他们又去了学堂。正是课间,孩子们在院子里疯跑。一个管事模样的先生拿着本册子,正和几个家长模样的人说着什么。岭南官员凑近一听,竟是在商量学堂的柴火采买!家长代表提出,邻村王老实的木柴干透、耐烧,价钱也公道。管事先生点头记下,又商量起轮值给学堂担水的人家名单。

“这……学堂用度,也需家长商议?”一个属吏瞠目结舌。

管事先生抬头,语气平常:“学堂是娃儿们的,也是村子的。柴米油盐,都是村民集资。怎么用,用在谁身上,自然要大家心里有数,手上有谱。”

再看巧手坊。妇人们“咔哒咔哒”踩着缝纫机。坊里管事娘子拿着个小本子,挨个记录着每人今日完成的数量和工钱。

旁边墙上,同样贴着一张大大的纸,写着本月坊里接了哪些订单,每种活计单价几何,预计总收益多少,扣除材料、工钱、公中留存后,盈余如何分配(比如添置新机器、补贴困难户、年底分红)。

几个刚下工的妇人正围着那张纸,指着一行行数字算着,脸上带着笑。

“工钱日结,账目公开……”一个懂点账目的岭南属吏喃喃自语,只觉得脊背发凉。在岭南,官办的织造坊,账目是一笔糊涂账,层层盘剥,落到织娘手里的寥寥无几。这里的妇人,却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每一分力气换来了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