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哪里找那么大一块海黄木?”说完,李老头大腿一拍,“我知道了,你是打算到琼州那边去收海黄吧?”
对,就这么办!
让曾华强过去,把那边的海黄一车车运回来!
想到这里,高瑞就感到畅快无比。
这也是一种投资啊!
看到高瑞贼兮兮的笑容,老李头也表示赞同。
“这主意倒是不错,现在市面上估计还没人干这个。你派人过去收,肯定大有收获。”
“是的!”高瑞点头道。
除了收海黄,还可以买地!
在那边买下大块土地,再弄个地产项目,可就赚翻天了!
高瑞细想了一下,往琼州发展的主意很是可行。
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春节快要到了。
腊月底,张老头和小萍都回到四合院,陪老李过年。
高瑞见状也松了口气,至少不用担心小老头饿死了。
而且,有老张在,老李说不定吃得比谁都要好。
“好了,既然他们来陪你过年,那我就不用担心了。”
“去去去……”老李翻了下白眼说道,“我用你担心吗?”
话虽如此,李老头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他早已把高瑞当成了亲人。
尤其这几年下来,高瑞待他不薄。
虽然刚开始是说每个月给几十块工资,但自从进了四合院,李老头不管用多少钱,高瑞都不会说什么。
现在,别说是几十块了,哪怕是让高瑞拿个几万几十万的,估计高瑞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李老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对于高瑞来说,有李老头坐镇,他乐意着呢。
这院子里收的一大堆古董,可值不少钱!
不说全是老李的功劳,那至少也占了一半。
尤其是那颗夜明珠,简直是意外之喜。
高瑞也没有想到,路上好心帮个老头,竟然带来这么大的回报。
两人正玩笑着,钟明强走了过来,说道:
“三哥,有个老头,在我们院门口转悠了很久了……”
“什么老头?”高瑞微微蹙眉。
不会是他家老爷子过来了吧?
不然,胡同里的老人家他们都认识的呀。
老李也好奇地看向钟明强,问道:“是个什么样的老头啊?”
“穿得挺时髦,跟港岛那边的人差不多,但口音是咱们这边的,带点儿京味。”钟明强答道。
“是从港岛来的?”
高瑞一时也没有想到,这来的是个什么人。
“而且,他还问了一句,这院子是以前朱家的人回来住了吗?”钟明强接着说道。
“朱家?”高瑞立马看向了李老头。
这只怕是老李的老相识了!
“要打发走吗?”高瑞征求意见似的问向老李。
“嘿嘿……”
似乎没有想到高瑞会先征求他的意见,感到被尊重的老李感激地看了高瑞一眼,说道:
“去看看吧。说不定是以前的哪位老友呢!”
即便有人找上门,他也相信,以高瑞当今的实力,燕京城里没几个人敢惹他。
几人走到四合院大门口,果然有个看上去很富态的老头在门口等着。
而老头的身边,站着两个二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看来,这人还带着保镖!
外面那位看到老李出了院门,兴奋地迎了上来,边走嘴里边喊道:
“我就知道你还活着!我就知道……”
“你是?”老李有些摸不着头脑,眯缝着眼看着对方。
“我是张大福啊!”
“张大福?”老李回忆了半晌,“大福,原来是你啊!”
“没错,是我,老哥!”张大福开怀大笑道:“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几十年。我们都老了!”
“既然是认识的,就请进去喝杯茶吧。”
寒冬腊月,高瑞热情地邀人进屋。
“大福,走!”李老头忙招呼着人进院子。
“老哥,这里变了很多啊!”
张大福边走边叹气,“以前,这里是多么繁华的一处地方。”
“物是人非,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现在是新社会。”
老李说着,转头向高瑞介绍道:“他叫张大福,民国时候跟我一起在当铺里做掌眼。后来岛国人入侵,他就逃难去了南洋。”
“这么说,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