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对、金童玉女。可随着恋爱的升温,武志学知道郝爱霞是真正的“玉女”,他虽然还算一表人才,但绝对算不上“金童”。郝爱霞的父亲15岁参军,打过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解放后正团职转业回地方,郝爱霞上大学时,她父亲已经是市委委员了。他武志学却只是一个东北普通工人家的孩子。好在郝老爷子从没有什么门户之见,他膝下无子,只有三个闺女,郝爱霞是老大,虽然有的是人给大闺女介绍对象,但他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托了托人让武志学同郝爱霞一同分配回了自己所任职的阳江。郝爱霞是医生,夫妻生活大部分内容在她的观念里就是科学严谨的传宗接代。儿子出生后夫妻生活就更少了。好容易熬到儿子能走了,各种运动又来了。他们夫妻俩的感情中更多的是斗争岁月里的相濡以沫,而如胶似漆的日子却短暂的让人回忆不起来。
“快四事件”之后武志学就很少去舞会了。有的女干部跑到办公室请他,他也不去了。他需要维护厂长形象,保持婚姻、家庭稳定。他搬回家住了,郝爱霞的脾气也发的少了。
武厂长戒掉了自己唯一的爱好,是有大毅力的人?不,武厂长是发现了更好的去处。有一次下班回家,一个西装革履的陌生男子等在他家门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您是武厂长吧,我叫王坤,是工业局王副局长介绍我来找您的,这是他写的条子。”来人一边说一边递过了一张字条。
武志学看了看字条,又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对方。
“您看这生活区人多眼杂,咱们能换个地方借一步说话么?”来人用恳求的语气说道。
“你等我一会。”武志学回家跟郝爱霞打了招呼,说出去谈点公事,就和王坤离开了。他潜意识里知道这个个体户不像以往,不好打发,因为王副局长曾跟他提过他有个叫王坤的侄子。
王坤领着武志学来到一个名叫“鸿雁酒家”的私营饭店包间里。武志学打量着四周,他很少去私营饭店,第一因为乱,第二因为脏,但这家和他见过的都不一样,一进门就有打扮漂亮、穿着整洁的服务员热情的招待着,餐桌擦拭的干净如新,洁白的墙壁看不到一丝浮尘,后厨通往前厅的过道门帘上醒目的写着卫生标语,从里间端菜出来的服务员围着干净的围裙,带着纺织女工的白帽子。
“武厂长,这个饭店是我开的,您想吃什么随便点就是,要不我先叫服务员过来给您介绍介绍?”王坤坦诚的说道。
听到这是王坤开的饭店,武志学不禁对这人高看了一眼。他平实瞧不起那些个体户,一个个都是一副谄媚小人的嘴脸,为了钱什么尊严都不要。而这个人不同,说话大方、得体,还挺会管理。雇员工作热情,环境清新整洁等等,都不是一个普通个体户能做到的。想到这里武志学又深深打量了一遍王坤:国字脸,干练的短发,鼻直口阔、浓眉大眼,既不显精明,也不显蠢笨,说话有条理,让你感到自然的熟络。
“吃饭不急,说说你的来意吧。”武志学现在有些好奇心了。
“武厂长,您有没有听说过国有企业要搞承包责任制?”
“略有耳闻,但还没有具体政策。你一个开饭店的个体户怎么对这个感兴趣?”
“在中国,一个不懂政治,不研究党的政策的领导不会有什么大的政治前途;同样,一个不懂政治,不研究大政方针的个体户也成不了什么大事。”王坤口若悬河道。
听到这句话,武志学又有些不屑了,心想:一个小个体户跟我谈什么国家政策?要不是你有个当副局长的叔叔我都没空搭理你。
“阳江纺织厂效益不错,年年增产,但却不增收!为什么?”王坤看武志学沉默时,果断抛出个一个具体话题。
武志学继续沉默。
“因为包袱大!企业机构臃肿,职工人浮于事,设备陈旧老化,工艺跟不上时代发展!计划内的指标有政府收购还好,计划外的产能又基本没什么利润,何谈增收啊!……”
王坤连珠炮似的一番言语让武志学惊诧了,他想不到这个人还有如此见识。
“打破大锅饭,减员增效,更新设备,引进人才,搞好市场调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些都亟待开展啊……”王坤继续说着。
武志学听王坤滔滔不绝的说着纺织厂,心中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