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炎夏。
刘备遣关云长领精兵五千,驻守襄阳;命文聘统帅水师七千,驻扎汉水,以御夏口黄祖之军。
刘备亲率三万精锐,以梁翰为军师,张飞、张辽、甘宁、魏延为将,自襄阳南下,气势磅礴,直奔江陵。
刘表不敢正面交锋,只得将防线收缩至江陵一带。
自当阳以南,各县城纷纷望风而降,未战先降。
七日之后,三万刘军顺利抵达江陵城北。
大军扎营,对江陵城形成围攻之势。
营寨既定,军帐中。
刘备召集诸将,共谋攻破江陵之策。
“军师,你在襄阳曾言,欲破江陵,必先除黄忠。”
“如今我军已至江陵城下,不知军师有何计策,以除黄忠?”
刘备急切询问。
“翰先前言之有误,今需更正,非是要除黄忠,而是为主公收服此猛将!”
梁翰此言一出,刘备大喜。
黄忠乃与关云长齐名的绝世猛将,若能纳入麾下,实为大幸。
“军师有何妙计,可令黄忠归降?”
刘备按奈住激动,赶忙询问。
“首先,派遣一员虎将,向刘表挑战斗将!”
“刘表无他将可用,必令黄忠出战。”
“其次,便是趁斗将之际,将此书信送予黄忠!”
梁翰言罢,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刘备及众人皆感惊讶,目光齐聚于那封神秘的书信。
“文舟,为何欲招降黄忠,却要先挑衅其斗将?”
“你这封书信,又是出自何人之手?”
刘备之疑问,亦是众将心中之惑。
梁翰未答,转而望向诸葛亮,问道:
“孔明,你且猜猜,我这书信有何用意?”
他有意考验诸葛亮,同时观察其资质如何。
诸葛亮凝视书信,沉思片刻。
稍后,眼中光芒一闪,拱手道:
“亮若猜得不错,师父此书信,应是招降之书。”
“其意欲借招降之名,行离间之计,使刘表对黄忠心生疑虑。”
梁翰微微颔首,表示赞许,认可了诸葛亮的猜测。
卧龙之名,果然名不虚传,能洞察书信之用意。
刘备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梁翰的计策。
“孔明,你再猜一猜,此书信出自何人之手?”
梁翰继续询问。
诸葛亮一愣,眼神再度迷茫。
听梁翰之意,此书信既非刘备所书,亦非他所写。
难道另有他人?
诸葛亮沉思良久,摇头道:
“恕亮愚钝,实在无法推测,此书信是何人所撰。”
这一点,诸葛亮未能再猜出。
梁翰心中对诸葛亮目前的能力,大致有了了解。
天赋固然聪颖,但毕竟尚显稚嫩,与其巅峰智谋尚有差距,需多加磨练。
“我说文舟啊,这招降信究竟是谁写的,跟俺说说。”
张飞好奇得不停嚷嚷。
“张将军且先憋一憋,待甘宁打完丈,翰便告诉你。”
说道打仗,张飞没去成,一连几日闷闷不乐。
“唉,军师,俺得本事你是不清楚?”
“若派我前去,定将黄忠那老将斩于马下,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张翼德心怀不满,低声嘟囔着。
帐之中,锣声急促,召集将士。
营门豁然洞开,成千上万的刘军兵士,气势磅礴地列队而出。
江陵,刘表正在闭目养神。
“报!”
“北门急报,刘备集结兵马,似有攻城之意!”
刘表闻讯,惊愕不已,未及多言,即刻下令:
“传令下去,全军集结,登城备战!”
刘表随即散去宴席,急匆匆赶往北门亲自督战。
锣声急促响起。
成千上万的荆州兵士,心怀不安,被将领们催促着登上城墙,严阵以待。
刘表步上城楼,远眺城外,神情不由自主地紧绷起来。
只见城外两百步之处,近三万刘军已经列阵完毕。
杀气腾腾,士气高昂!
观其阵势,似有今日便要一举攻破江陵之意。
“方才安营,即刻攻城?”
“连士卒休整之机都不给,刘备,你竟如此狂妄自大吗…”
刘表眉头紧锁,脸上显露出厌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