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三国:从带飞刘备开始 > 第138章 拿下柴桑之良机已近在眼前

第138章 拿下柴桑之良机已近在眼前

“他竟能窥破郭祭酒之计,将吾父逼至如此绝境?”

“子廉与子和两位叔父,因此捐躯沙场?”

曹昂满面惊愕,双眸中尽是难以置信之色。

郭嘉面露愧容,自责而语:“此乃嘉之失算,误判宛城敌情,未曾料到梁翰竟会暗赴宛城。”

“我军惨败至此,嘉实难辞其咎。”

言罢,郭嘉起身下拜,向曹操愧然请罪。

曹操心中对郭嘉确有微词。

然转念一想,自己亦是太过疏忽,关羽夜袭前夕,竟向曹安民索求美姬。

料想那侄儿,恐已遭不测。

“罢了,此番失利亦不能全然归咎于你。”

“谁能预知,刘备竟遣梁翰北上辅佐关羽,只为使我军措手不及。”

曹操挥了挥手,并未怪罪郭嘉。

郭嘉暗自松一口气,默默起身。

“此番虽损兵折将,然吾等亦亲见梁翰之智谋。”

“自此而后,凡与刘备交锋,尔等务必提醒吾,需十二分警惕,以防那梁翰。”

“至于子廉、子和及五千将士之牺牲,吾曹操誓要刘备君臣,血债血偿!”

此刻,曹操惊魂稍定,雄主之霸气,再度显露无遗。

众将信心复燃,复仇之焰,熊熊燃烧。

诸将纷纷请战,欲率大军重返宛城,报仇雪恨。

“奉孝,汝以为如何?”

曹操神色冷静,向郭嘉征询意见。

“刘备先破孙策,今又败我军,已稳坐荆州,崛起之势,难以阻挡。”

“司空若欲再伐刘备,非得倾国之力不可,且将是一场持久之战。”

“而今公孙瓒龟缩于易京,袁绍大军压境幽州,攻灭公孙瓒,全据河北,指日可待。”

“对司空而言,真正之大敌,乃袁绍也。”

“故此时将精力耗于刘备之战,实非明智之举。”

郭嘉一番冷静剖析后,手指东方。

“嘉以为,我军当暂且搁置荆州战事,兵锋速转袁术。”

“袁术今已僭越称帝,众叛亲离,实力大减。”

“司空挥兵讨伐,必能所向披靡。”

“若能讨灭袁术,自是最好;若不能,亦可顺势夺取豫州。”

“届时,司空便据有兖、豫、徐、司四州,方能勉强与袁绍一战。”

闻郭嘉之计,曹操之目光,渐由南方转向河北。

袁绍!

那位天下最强之诸侯,北方真正之霸主。

此刻,他才恍然忆起,袁绍方是自己真正宿命之敌。

近年来之东征西讨,皆为与袁绍之决战而筹备。

就连攻打宛城,遏制刘备崛起,亦是为解除许都以南之威胁,以便全力抵御袁绍。

“奉孝所言极是,袁绍方为我真正之大敌。”

“若此时倾国之力,讨伐刘备,实乃舍本逐末。”

曹操认可郭嘉之谏,遂道:“便依奉孝之计,先收拾袁术,夺取豫州再说。”

“至于那刘大耳,便让他在南方得意几日,待吾打赢袁绍,再回头收拾他不迟!”

计议既定。

曹操徐徐立身,步出府堂之外,背负双手,目光遥注于南面荆州之域。

西境刘璋,倚山峡之险峻;东隅孙策,岂刘表所能比肩?汝虽胜彼一次,又岂能长驱直入,夺其江东之地?”

“刘备困于荆州一隅,尚有何等作为,可翻云覆雨乎……”

……

夏口之地,刘军大营巍然。

翌日清晨。

中军大帐之内,刘备正端详着手中的一份名录。

“蒋琬、费祎、梁芝、郭攸之……”

一个个略显生疏之名,逐一映入眼帘。

前番攻取襄阳之后,梁翰曾精心拟定一份人才名录,向他举荐众多在野或未被刘表重用的荆州贤士。

此批人才,多出自江夏、零陵等新收之郡。

“孔明,蒋琬、梁芝等人,你可曾熟识?”

“你师父曾言,此皆相才,皆为治政之能臣。”

刘备将名录展示于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细细观之,而后摇了摇头:

“此名录之上之名士,亮仅是略有耳闻,并未深入了解。”

“然师父有伯乐之眼,既是他举荐之才,即便是山野闲人,亦必为贤能之士。”

刘备闻言,觉得甚是有理。

先前梁翰举荐的马良、霍峻、冯习等襄阳贤士,皆未负所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