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三国:从带飞刘备开始 > 第141章 白衣渡江之计

第141章 白衣渡江之计

折中之策,既用周瑜之智,又不尽信其能。

韩当镇守水营,分走周瑜一半兵权。

韩当自是无异议,欣然领受使命。

周瑜目中却掠过一抹失落之色。

其深知,孙策犹记夏口惨败之事,不放心令其独守柴桑。

虽心有失落,周瑜亦不便表露,只能拱手受命。

“好,这柴桑一线,吾便托付于你二人。”

“务必为吾守好柴桑,使吾无后顾之忧,安心北取淮南。”

“待接收袁术之遗产,吾等再合兵西进,夺取荆州。”

“诛杀刘备、梁翰,为公覆老将军报仇雪耻!”

众将皆慨然领命。

……

江陵城,州府之中。

一道来自柴桑之密报,已呈于刘备案前。

“军师,孙策已然率主力渡江北上,争夺淮南之地。”

“吾等对柴桑动手之时机,果真是至矣!”

梁翰神色平静如常,淡淡言道:

“孙策岂能不防主公趁势袭取柴桑?其离去之时,必定有所部署。”

刘备闻此提醒,忙按下心中欣喜,继续览读密报。

脸上欣喜之色,渐被狐疑所替。

“烽火台?”

“那周瑜竟在柴桑上游,修筑十余座烽火台?”

“其此举又有何深意?”

刘备抬头,茫然困惑地望向梁翰。

梁翰见状,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历史不禁浮现于梁翰脑海。

昔日历史上,关二哥北伐襄阳之时,正是用烽火台之策,以防江东偷袭。

而今历史轨迹已然更易。

不料,周瑜却用起烽火台,以防刘备突袭。

攻守之势,已然互易。

于梁翰而言,此便是送分之题也。

便将吕蒙阴关二哥之计,反过来施于周瑜身上便可。

梁翰心中思绪电转,已有定计。

诸将却议论纷纷,对周瑜烽火台之计,颇为忌惮。

“周瑜此计,当真是精妙绝伦!”

“烽火台一立,周瑜便如将己之双目,置于数十里外之上游。”

“吾军若大举入境,势必为沿岸烽火台所察觉。”

“烽火一点,一路传递,不出半时辰,周瑜便能得讯。”

“如此,其至少能提前数日增兵,并向孙策发出求援。”

“吾等欲速破城北水营,截断柴桑江路,只怕便要功亏一篑。”

鲁肃语气凝重,道出烽火台之厉害。

刘备闻言,方悟情报中周瑜修筑烽火台之用意。

“军师,子敬所言极是。”

刘备眉头紧锁,目光再次投向梁翰。

“主公休要忧虑,翰自有良策,可破烽火台。”

此言甫出。

刘备也好,诸将亦罢,皆是神色为之一振。

鲁肃更是面露讶异之色。

这烽火台明摆着便是无解之局。

欲要瞒过烽火台,那实乃难如登天,因烽火台必筑于江边高地,江面之上的一举一动,皆尽收眼底。

欲破此局,便需拔除烽火台。

然一旦对烽火台用兵,岂不正是向周瑜透露,刘备欲对柴桑动手?

届时未及攻下烽火台,狼烟便已燃起,周瑜仍可提前得知警讯。

众人惊奇之目光,齐刷刷望向梁翰,皆揣测不出这位鬼谋神算的梁军师,究竟有何等绝妙手段,可破此看似无解的烽火台。

“文舟有何奇谋,竟能破此烽火台?”

刘备满心好奇。

梁翰先不道破,反问道:

“主公可曾闻此言,但凡钱财能解决之难题,那便不称难题。”

刘备一愣。

此非破烽火台之事乎,怎又突然与钱财扯上干系?

老刘茫然摇头。

“荆州虽与江东处于敌对之境,然各地间之商业往来,却从未断绝。”

“每日经由长江水道,东来西往之商船,少说亦有数百艘。”

“柴桑又是东西往来必经之地,过往商船途经柴桑停靠,被守军盘剥索贿,亦是常有之事。”

“主公可遣一支精锐,假扮前往江东之商人,近烽火台。”

“届时烽火台之守卒,必会驱赶,此时便是用钱财之时。”

“只需拿出重金贿赂守卒,以夜行船不便为由,假意恳求能靠岸过夜。”

“士卒皆乃凡夫俗子,征召参军无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