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签字。
里面的任何思想和文笔都要父母满意,自己的想法都不能够真实表露上去。然后父母嘴上总是在那里说着你这个思想不对,你这样写老师会生气的,你怎么能这么写?……我的评价是:啰嗦嘞。
想必那个女孩也是这样吧,自己的日记在母亲的要求下不停的修改,修改到非常的正确,非常的有教育意义,非常的高大上。将所有的成功以及条件归功于努力和自己的教育方式,而忽略一些比较客观的事实。
要是以后有人要我写这样一本书来描述自己有多么爱国,自己有多么远大的志向,自己有多么牛逼的学习方法,那么我肯定是宁愿把我写的东西全部给他烧掉,也不愿意动笔的。写个东西哪里需要想那么多。尤其是日记这种形式,如果不能体现出一个真实,那么就是扯淡。
我就是要表明我这一步走过来,经历过我的任性,经历过那些非常坏的想法,也经历过任何痛苦,但是作者也从不否定自己的确有一个注重教育的家庭以及比较开明的父母,像作者的家境因素以及遇到的老师等教资因素,还有丰富教育资源,作者是不会刻意忽略这些东西的。无论是好的,坏的,还是看起来豪华或者是贫寒的,这都是让我走到现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时候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也是在脑中想过想一拳点上去的冲动的。在面对父母的指责以及不理解,我也曾是想想离家出走的,就连我所谓热爱的文学,这一开始也只是想用来骂人的而已,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事情,什么为住世继所学,我当时那个小屁孩的年纪哪里会想这些?
而在那个女孩所谓发表的日记当中,那思想可就宏大了,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有志向的爱国人士。然后转手就去到外国大学读书,至于毕业了以后有没有回国,那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