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 原来乔浩宇的师父天都居士在天山上遍采五金之精,托前辈炼剑师莫英杰炼了两把宝剑。 一长一短,长的名为“惊龙”,短的名为“流云”,乔浩宇所持这把正是惊龙剑。 道元和尚见他亮出宝剑,微微一凛,但想起方便铲乃是重兵器,宝剑难削,亦自不惧。 方便铲是一种长柄兵器,铲头呈月牙形,边缘锋利,可以用于劈、砍、铲、钩等多种攻击方式。可以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攻击对手,同时也可用于防守。 乔浩宇施礼之后,平剑当胸,道元和尚一铲拍下,乔浩宇两肩一摆,身躯半转,反手一剑,急如电光石火,直刺道元手腕。 道元和尚喝声“好快!”手腕一翻,方便铲反铲上来,乔浩宇把剑一收,转锋刺出,道元和尚的方便铲向前一送,只听得“叮当”一声,火花四溅,方便铲缺了一个小口。 乔浩宇也觉臂膊一麻,不敢怠慢,就在腾挪闪展之时,手中剑已刷,刷,刷的连进三招! 道元和尚胜在一身外炼功夫也是了得,臂力沉雄,见乔浩宇剑招来得厉害,把一柄铲盘旋急舞,离身两丈以内,风雨不透,全身上下,俨如笼罩在一片青色的光柱之中。 乔浩宇精神一振,赞道:“好!”施展一身所学,惊龙剑疾若惊飙,吞吐撒放,在青色的光柱中挥撒自如! 道元也将方便铲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攻击时,运用铲头的锋利边缘进行劈砍或铲击,时而利用铲头的特殊形状进行钩拉、挑拨等动作。 防守时,则利用长柄的优势,将铲头、柄身横在身前,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只见得铲光闪闪、风声呼啸,令人目不暇接。 道元和尚自己却越战越惊,他是达摩院中的高僧,论本领在少林寺年轻一辈中坐第一把交椅。 加之这些年以来,代表少林寺与其他门派交流武功也不少,论阅历南北各派的武功无不见过。 但乔浩宇的剑术,乃是博采各家剑术之长而成,沉稳雄健兼而有之,道元和尚打了五十余回合,竟然摸不透他的家数。 两人辗转攻拒,又斗了三百余招,乔浩宇剑招催紧,直如长江大河,滚滚而下,在青色光柱中盘旋进退,只听得一片断金戛玉之声,连绵不断。 激斗正酣,忽听得又有声音,从旁边响起,原来是宗明老禅师说道:“道元你已经输了,还不退下!” 声音并不很大,但听在道元耳中,却如雷贯耳。 道元一愣收招。只见方便铲的两边锋刃,已全给削平,虽是惊心,但心想:这乃是对手宝剑之力,论本领自己并未输招,所以虽然被师父喝退,心中却并不很服气。 乔浩宇抱拳行礼,向场下行去。这时道元和尚走到宗明近前,低声问师父道: “弟子并未输招,师尊何以喝退?就是有意放他,也该让他知道。这样让他,岂不叫他小瞧了少林寺的铲法?” 要知少林寺的伏魔铲法,乃是武林绝学。武林中论剑法首推武当,论拳掌暗器和其他器械却还算少林,所以道元和尚有此说法。 宗明老禅师又是微微一哂。说道:“你跟我这么多年,在达摩院中也坐上了上座了,怎么输了招都还不知?你看你的胸前衣服。” 道元和尚俯首一看,只见袈裟上当胸之处,穿了三个小洞,这一下冷汗沁肌,才知乔浩宇确是手下留情。 宗明老禅师合什赞道:“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想不到老衲晚年还得见武林中放此异彩。” 道元和尚骇然问道:“这乔浩宇年纪比我尚轻几岁,内功却和我相差无几,剑法也是精妙异常,招式未曾相见,难怪师父对他如此推崇。” 宗明老禅师看他沮丧,道:“他的剑法乃唐居士在天山潜修剑法数十年,博采各家各派精华,独创出来的。乔施主是他的得意高足,已尽得他的剑法真传。” 天山嵩山相隔何止万里,唐如山潜研剑法之事,只有极少数武林长老知道,道元和尚虽是达摩院中的高僧,却也不知道此事,当下更是惊异。 宗明老禅师又道:“这人除了功力还稍嫌浅薄之外,论剑法即照尘道长复生,也未必能够胜他。他的武功在年轻一代中也是拔尖的了。武学之道日新月异,不进则退,汝要慎之!” 道元和尚得师父所传最多,在诸弟子中武功第一,本来有点自负,如今脸上自是有些挂不住。 宗明看到他输了仍有些不服。对其道:“你先运功调息一下,下一场你和云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