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把这些线给压实。”
“成布部分包括绞经棒、卷轴和踏轴等部位组成,当综体部分将麻布给织好后,每织上一定的长度,就将麻布给卷起来……”
虽然熊洪说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织机,但还是远超熊杰和熊角的想象,只有熊木稍微还能跟得上一些。不过这不影响他们对熊洪的奇思妙想和创造力感到惊叹,如果这种织机真的如同族长所说,能够十倍于现在的腰机速度,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憧憬着未来的熊角,被熊杰的一句话给打断,让她很是不舒服,但又觉得熊杰说的有道理。
“这个织机现在连木架都没有,光靠图纸,我们在这里猜,也没有什么用啊。”
“正是如此,所以喊你们三个过来,”熊洪点点头,对于斜织机,他并不擅长,但随着图纸的逐渐完善,他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怎么样?这几天能不能把这个工具给做出来?我跟你们一起。”
熊木继续看着图纸,对于大概需要多少零件,哪些零件需要重新制作,做了一个大概的估计,在将图纸上面的内容都记好后,他抬起头,目视着熊洪。
“如果有族长加入的话,那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们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图上画着的东西,都给制成零件。”熊木呵呵一笑,只要熊洪能加入,那很多问题或者弯路就不用走,这几天时间,没准还真能把这台织机给做出来。
……
接下来的几天,熊木熊杰将脚踏式纺线机的制作工作全部丢给了手底下的学徒们,而他们和熊角一起,在熊洪的指导下,一步步地把斜织机给制作了出来。
眼前的斜织机,整体长度在2.5米,宽1米左右,高度只有一人高,在工具的尾部有个横板当做座位。
在织布的时候,族人坐在横板上,左右脚各踩着一块踏板。踏板连接着机架上面的两根综杆,两根综杆上共用一根连综绳,绕过最上面的一段单独的综杆,跟脚踏连到一起。
在左脚踩下踏板时,相连的左侧综杆被往下拉,经线的偶数股就被拉下,与奇数股形成了一个小的三角形空间;接着,用飞梭将纬线给穿过去,再用打纬刀将纬线压结实;
然后取出纬刀,踩下另外一块踏板,在连综绳的带动下,左侧综杆被提上来,右侧的则掉下去,再次进行穿纬、打纬之后,重复以上的流程,一匹布很快就能织完。
从上午开始一直到黄昏时分,熊洪等人一直待在木工纺里没有出去,熊角作为操作人员,不仅上机实际操作,还对工具提出了很多的修改意见,这让斜织机的改进变得更快。
终于,在天黑之前,这台被反复修改的斜织机完成了。
织布的速度让旁边围观的熊花熊草等人脸色剧变,只听见踩下踏板的“哒哒”声和“砰砰”的打纬声,中间夹杂着一些轴转动发出的声响,很有规律,也让这些族人们心潮澎湃。
原本腰机织在熊喜改进之后,外侧增加了一个木架,用来固定原本需要人脚踩着的地方。虽然改进后省力了一些,但毕竟还是简单,对于族人的劳动量来说并没有减轻多少。
腰机织出来的布匹,由于单个族人的双手间距有限,通常织出来只有60厘米宽,不到二尺的宽度;而现在制作出来的斜织机,由于有了木架和脚踏板,彻底解放了双脚,而且双手要做的工作变得更简便,所以布匹的宽度,虽然也只有60厘米宽(熊洪认为足够使用,而且部落现在制作的衣物什么的,都有了固定的缝补流程),但速度显然更快。
“机杼”声响彻在织布间里面,围观的族人们静静地看着熊角的操作,排列整齐的经线,在两个踏板不断地运动下,一上一下,而飞梭从中间形成的空挡中快速地左右移动,双手打纬刀使劲往后一拉,将纬线给压的紧实。
“这个斜织机太厉害了!”即便是对织布并不精通的熊木,看到一寸寸的布匹在熊角的操作下,从斜织机上快速地被卷起来,也不由地感叹,“怪不得需要我们先改进纺线机,要是以斜织机织布的速度,十天弄出来的线锭,恐怕还不够它一天的消耗。”
这句话虽然有所夸张,但效率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第一架斜织机由熊角操作着,在众人的关注下,她一天纺织的麻布,要比同房间的8名族人织出来的布还要多,质量也更好。
新工具很快就引起了族人们的围观,而熊角得到了新的工具,除了上厕所、吃饭,基本上就不舍得下来,更何况周围还有很多“虎视眈眈”的织工,只要她一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