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武英殿 > 第43章 立高岗阁臣抒良策 治会通尚书踏铁鞋(5)

第43章 立高岗阁臣抒良策 治会通尚书踏铁鞋(5)

类聚,人以群分,做过吉安知府的蔺芳看到汶上, 看到史诚祖,满心的赞誉禁不住一下子涌出来,“你的治绩就是与众不同啊!进到县境, 事事井井有条,处处是忙碌的身影,田野中绿油油一片,眼前的田园风光,心中的桃源享受。此情此景,不得不让人艳羡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了,县尊大人,从你新辟的田土里 也为我备个三、五亩如何?”

“蔺主事的本领天下共知,三、五亩太少,给你个三、五十顷,不过是最薄的田,三、 五年种肥了再还我不迟。”史诚祖拱拱手道。

“果然都厉害,谁也不吃亏。”金纯调侃道。 宋礼处理完公文,走进正厅,几个人都站起来行礼。阔别了两个月,又是领命视事,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史诚祖知趣:“几位大人议事,我就去备午膳,汶上是鱼米之乡,自 然也有几样好吃不贵的看家菜,一起上来请大人们品尝品尝。”边说边退了出去。

宋礼望着史诚祖的背影,笑道:“这个史老抠,今天也大方一回,我在他这儿吃了几次饭,也没说过什么看家菜,还是你们二位有面子。”“不对,应该是大人您不给他大方的机会吧?”想起第一天进山东的情形,金纯插话。

宋礼点点头:“我是很欣赏这个史老抠的,皇上看重的模范知县,天下知名,来人太多,不这样真不行,大大咧咧的,再富也得吃穷了。好吧,说正事,先谈谈你们两位一路 的观感和想法。”

几个人落座,金纯喝了一大口茶,表情凝重起来,眉心紧锁,半晌儿说道:“没有黄河, 或许也就没有炎黄,没有华夏,没有中原千百年来的文化啊!但黄河的桀骜不驯也真令各朝各代伤透了心思。一年一次或多次决口,几乎每次决口都废了旧河道,冲出一条新河道, 不知多少黎庶苍生、房屋田产被它卷走,赤地千里的惨象永远都叫人心有余悸啊……”

“别发你文人的感慨了,拣要紧的说。”宋礼催促。 金纯忙又拱拱手:“元末以来,黄河决口主要就集中在了河南段开封附近各州县,这说明什么?再往下走水流得不畅。从山东入豫,确感山东地势要高于河南,这便是黄河屡 从开封附近决口的症结。我们走了经开封南下会颖河入淮的贾鲁河,也去了洪武初年中山 王徐达利用河决曹州、直开塌场口引河入泗的故道,也访了不少耆老,思来想去,只有循 地势和以往的旧河道开浚才省时、省力。”

金纯偷瞄了宋礼一眼,见他在认真听着,手中的笔还在勾勒着什么,深为所动,“我 二人一路的走访,两个月的思虑,盘桓古今治黄方略,建议有三:其一,从祥符鱼王口至封丘西南的中滦,工程不大,仅疏挖二十余里就与北去天津入海的黄河旧道相连,旧道淤 塞不重,尚还可用;其二,从封丘向东挖一条新河,仍引黄河由淮水入海;其三,再导黄 河入泗水,此为故道,疏挖即可;此三分导黄之策,即可分流中游以下的黄河水,通过北、 中、南三路入海,还可增补我运河之水。”

宋礼认真思忖着,在朝廷几十年,虽没像金、蔺二人这么细致地走过黄河,但由平日对山川形势的留意也印证了二人的判断和思路。所以,他的所思所想又往前延伸了,把新 开的浚黄河道再和运河水源连上,东下的黄水经曹州、下鱼台,仍走塌场口会汶水入淮岂 不是更美?他的心里顿时亮堂起来,便用目光催着蔺芳说话。

蔺芳欠欠身道:“在下以为,黄河决口虽由中上游暴雨和地势造成,但大堤粗劣也不 可辞其咎。一则两岸主堤皆是黄土筑成,当急流巨浪以千钧之力扑打时,黄土之堤怎能当 其巨力冲御?尤其是河道转圜之处;二则河决之处,为堵塞决口,木船、树枝、蒲绳、泥草一起上,外覆以泥土,封堵上决口,人已筋疲力尽,其时水也小了,便曲终人散。殊不 知这样草草收场却为第二年决口留下隐患,洪峰刷了泥土,岂不又从这里决口?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扞御海塘的做法可以借鉴。他是用耐盐碱的竹笼固定巨石,横以为塘,又以九重巨木为柱,打下六层木桩,再筑扞海塘,坚固无比。所以,我之思虑是,修河筑堤之转弯处务以坚固为要,哪怕是费些工时,也不做捉襟见肘、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永无宁日。若力不济,雨季前集中人力,完成一处是一处;雨季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雨季一过, 再全力浚黄。”

蔺芳越说越激动,竟站了起来,瘦弱的身躯似乎也高大了,压抑了多年,今天终于可以直抒胸臆、一展抱负了。说完了,才觉有些过,朝宋礼、金纯拱拱手算是歉意。

宋礼微微颔首,顿了顿说:“两位果然不虚此行,艰辛备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