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武英殿 > 第61章 环淮安陈瑄访故老 奉灵柩汉王闹京师(2)

第61章 环淮安陈瑄访故老 奉灵柩汉王闹京师(2)

下,那瘦小的王玉蹿房越脊如履平地,那高大的李智力举千斤,奔跑如飞……再看看那些在阳光下攒在一起熠熠生辉的刀枪剑戟,若握在他们手里,不打出一片新天地才怪呢!

若能顺理成章地得到太子之位也就罢了,否则,这就是他与朝廷抗衡的子弟兵,到那 时,皇帝老子也认不得了。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已成了黄龙旗下至高无上的皇帝,大阅全军,演武校场,迎受文武百官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有了底气,也就更有了滋事的资本。今天,由皇太子主持的移灵发引大礼他是憋足了节外生枝的劲儿。

高炽遣细致周到的工部右侍郎蔺芳打前站安排道里车船,高煦则安排纪纲的亲信锦衣卫指挥同知庄敬参与,专和蔺芳拧着干,弄得沿途地方官府无所适从。

此前,高炽斋戒三日,遣官以葬仪奉告天地、宗庙、社稷,然后素服亲自祭告,在京亲王以下衰服随班行礼。发引开始,从仁智殿请出徐后的灵柩,在一阵阵低沉哀痛的乐声中,皇太子致祭,而后是皇妃、太子妃、亲王、亲王妃、公主。

毕竟是已薨多年的人了,虽然每个人都在抹泪,却没有哭天嚎地的痛楚,泪滴的分量也大不一样。太子在感念慈母的大恩大德,若母后在世,自己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艰难。 汉王在怨恨,母亲在世时就对他不满,父皇前不知说了多少坏话,没登上太子之位,说不 定就是她的原因呢。

贵妃王秀娥是极不愿这位善良的姐姐远去的,她就是躺在坤宁宫里一句话不说,皇妃、 太监、宫女谁敢犯贱?如今,自己身体不好,皇帝又不在,偌大的宫阙暗流涌动,张贵妃 时不时出点幺蛾子难为她;太监宫女玩对食,由过去的偷情变成了现在的半遮半掩,人伦大礼也不是这般行法!亏了皇太子妃张晋眉每每相助,天生的一股子杀威,凤眼微微一挑, 众人也就低头敛迹、悄悄走路了。

贵妃张沄秋的泪全是为自己流的。皇后在世,对她这个功臣之女不屑一顾;皇后病危,又让宫女出身的王秀娥主摄六宫;皇后去了,皇上竟沿袭了皇后的做法,依然信用王秀娥。

哥哥张辅在交趾那么大功劳,皇上却只字不提,每每偏袒那个没有根底的苏州女人。唉! 皇上北巡,她多愿陪着,多愿把一腔的热血澎湃和脉脉温情献给皇上。可皇上走,不要说 辞别,连个招呼也没有。形单影只,还要受气,一江春水何处流?想起这些挥之不去的糟 心事,她的哭声更响了,由嘤嘤啜泣变成了嚎啕大哭,引得众人纷纷向她这里观瞧,贴身宫女兰杏忙上前“扶住”,张贵妃一惊,收敛了失态。

死者长已矣! 公主们依着自己的远近亲疏各有所念。祭毕,皇太子率文武百官要将梓宫送至江边。

出了皇宫,高煦故意快行几步,竟和皇太子并排前行,弄得蹇义、金忠、杨士奇、黄淮、 杨溥等大臣义愤填膺,但那么大场合,却又不便说什么。高炽率文武百官将徐皇后的灵柩 送到江滨,高煦嚷嚷两次,让高炽回去,惊得文武大臣目瞪口呆。皇太子不忍母后单独涉 水,又带辅臣上船,直送过长江才行奉辞之礼。

高煦再次瞪了一眼上船回京的太子,突然后悔起来。平日,瘸哥哥就躲在文华殿里不出来,没有机会。今天终于出来了,怎么忘了遣人将那条大船凿漏了,让他意外溺死江中呢? 你不是躲在殿里吗,那就在?在膳食上下手,呜呼了算了事。早晚有一天,那坐镇京师的人会是高煦,那些道貌岸然的狗屁辅臣他一个也不用,甚至一个也不留,他要重新选一帮子忠心耿耿的武臣,对,就是盛坚、王玉、李智一般的武林高手,谁说马上不能治江山? 太子奉送母后灵柩出午门、端门、大明门直至江边,是礼部根据皇上的意思定下的礼 法,高煦既嫌这礼节繁琐,又嫌太子绊手绊脚,在文武百官面前不能尽显他汉王奉旨迎灵 的意思。所以,忽东忽西,屡出难题,太子好不尴尬。但是,除了他的亲信,南京的文武大臣没几个看得惯他的,自己还洋洋得意呢。 这个冤家终于走了,大家刚要松一口气,高煦江边那一丝阴狠笑后的事就爆发了。 “禀殿下,锦衣卫报 : 孝陵享殿里一伙不明身份的男女聚众淫乱,全都赤裸着身子,

不堪入目。”小太监张兴跪禀。 高炽正在批阅奏折,听见此报“啊——”的一声,险些昏倒。这是多大的罪过,又是多大的笑话?擅闯陵园,羞辱皇祖,条条都是十恶不赦的死罪。数千人守着的皇陵,怎么 就进去了闲杂,如何向皇上交待呀!

“抓、都抓起来!孤要亲自审。”高炽气急败坏,使劲擂着御案。张兴眼中的太子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