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84章 皇帝在忙什么?

第84章 皇帝在忙什么?

赵仲始终究还是被长安所震撼。,6*妖*看¨书`罔- ¨首*发′

宽阔的护城河、巍峨的城墙、巨大宽阔的城门。赵仲始不敢想象在没有巨象的帮助下,是如何建造这样巨大的城池的。

北方的城市都干燥,长安城没有番禺那般绿树成荫,天空漂浮着烟尘,人的衣服也很容易变脏。长安的居民不像番禺那样总是洋溢着快乐,很多人似乎都心事重重,路上的人经常板着脸,好像是谁欠了他的债一样。三三两两的士兵持戈站在街头,警戒一样看着路过的行人。

长安人好多!赵仲始第一次在一座城市中看到这么多人。这怕不是有番禺的十倍那么多?这么多人居住在一座城里,他们不会拥挤吗?

长安城的空气干燥、严肃。和南国的番禺大不相同啊!

这座城里的衙门也多,接待来自各地官员和外邦使者的典客,就是一个特别庞大的机构,上面还有三公九卿和无数各部门的官员。衙门的房舍鳞次栉比,一个帝国原来需要这么多衙门和官员吗?

而皇宫所在……皇宫更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落,高大的宫殿,开阔伸展出去的屋檐,据说皇帝就在那个宫殿里生活好处理政务,在高高的台阶上凭栏俯瞰这个世界。

父王曾经说过,始皇帝在宫殿外的栏杆旁注视着这个世界,哪怕轻轻咳一声,整个世界都能听到,皇帝如果皱一皱眉头,整个世界都会恐惧。\6¢妖.墈,书,罔\ ,更,新?醉,全.

现在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父亲给自己的使命,除了去修葺拜祭祖宗的坟墓,就是来长安亲眼看一看皇帝,把自己的印象带回去,告诉父皇,这个新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赵仲始在典客的安排下,在馆驿住下,等待谒见皇帝的时间。

赵仲始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年轻人,但是毕竟赵佗耳提面命,在番禺又身负番禺城城防和税收的职责,对城市和经济算是熟悉,在等候皇帝召见的这段时光,也经常流连于长安的街市,对长安的物产、经济、风俗倒是多了很多了解。

然而皇帝并没有召见赵仲始的意思。

皇帝要忙的事情很多。倒也不是在宫里生孩子和给宫女画眉毛之类的,是来自各地的文件太多,现在朝廷有自己的电报局,来自各地的消息事无巨细,信息量比始皇帝时期还要多上好多倍,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消耗了更大的精力。

在未央宫和丞相府之间,扶苏还新设了一排小房子,从政法系调了一批自己的弟子,专门进行来自各地的电文的归档和分析,算是皇帝自己的数据分析机构。¨卡¨卡/小+说-徃· ′追_最?鑫`彰.节*这个机构的名字很暧昧,叫做未央宫电讯处。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秘书班子,这个班子只对皇帝本人负责、信息也并不与丞相府沟通。

萧何对这个部门很不以为然,认为是皇帝跳过丞相府,搜集太多来自各地的信息情报,这有架空丞相权力的嫌疑。

张苍其实也这么认为的。

在前朝的时候,各地的公文送到咸阳以后,是直接送到御史府,御史府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类,柱下史对文件的轻重缓急进行判断,提出处置意见后转给丞相府,丞相对文件进行分拣批阅后,呈送皇帝,皇帝对丞相的处置过目,然后批阅执行。

丞相才是管理天下的核心办事机构。皇帝的审核,相当于是对丞相处置的一个检查和背书——重要的事情皇帝不能不了解,丞相的处置就已经代表朝廷的意志,皇帝的签字只不过赋予这个处置一个最终的合法性。

但是扶苏的这个小秘书班子,正在直接接收来自帝国神经末梢的信息,并且正在建立一个数据库,皇帝通过这个数据库,能够对帝国的运转有更细致的了解。皇帝的这些了解绕过了丞相府,当丞相再递交文件的时候,皇帝不再是只依靠丞相对帝国运转进行了解,甚至可以透过这个数据库,皇帝能独自进行判断,对丞相的处置进行修正。

这体现了对帝国行政系统的不信任。

可是新皇帝有义务相信帝国的行政系统吗?

扶苏本身就是帝国行政系统的受害者。赵高李斯两个人就能整出一份圣旨,送到上郡,直接宣布赐死扶苏。

这个事件证明了,帝国行政系统是很容易绕过皇帝本人,去推动一些皇帝本人也不赞同的事件的。更揭示了,帝国行政系统本身就存在着对皇帝本人隐瞒信息的能力和意图的。

经历了秦末的动荡,皇帝当然有理由不相信行政系统。当然希望自己能抓住一部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