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18章 王八念经

第118章 王八念经

予以了还击,顺带着他们还把同为言官的监察御史马端也一起给揍了一顿。欧阳修为啥要揍马端?这件事恐怕就有同行内斗之嫌了,虽然都是言官,可言官也要分派系,御史台和谏院毕竟是两个衙门,况且掌理御史台的王拱辰还是他欧阳修一生的政治死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欧阳修如果不揍马端就没法揍苏绅。.咸¢鱼·看_书!网_ *追*最¢新*章¨节*

马端的母亲曾经因为某件“不可言说”之事被人揭发以致被官府处以杖刑,欧阳修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他说马端身为人子却不能规劝自己的母亲严守妇礼,而在其母犯下过错之后又不能把这件事给隐瞒下来从而导致自己的母亲遭受杖刑之苦。这件事无论怎么说都是马端有错,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继续担任监察御史这等重要的官职呢?另外,请陛下想一想当初是谁举荐的马端?对,就是苏绅!所以,陛下你应该把这两人都给罢免了!

各位,看看欧阳修同志上面都说了什么?这是什么逻辑?这又是什么脑筋回路?何为圣人?何为君子?难道这就是圣人和君子吗?

诚然,欧阳修因为他在文学和文化上的成就和造诣让他在后世名扬千古,可是谁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做事和做人是两码事。有句话叫做字如其人,但这其实就是自欺欺人,也不知道说这话的那位老兄是不是本身就写得一手好字,要不然我实在不知道这话是怎么说出来的。远的不说,蔡京、严嵩乃至于是和珅,哪一个不是书法大家?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可这又能证明什么?同样,欧阳修在立学和立言上面堪称圣人,可圣人是身体力行做出来的,不是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的或者用手中的笔墨写出来的。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欧阳修同志的亲笔之言。照此理论,一个人应该先读书,然后才会知道该怎么做事和做人,最后才能立身。如此说来,没读过书的人就不能成为好人?就不知道美丑善恶?就不知道是非忠奸?别的人很难说,但想必王阳明同志对于这句话定然是槽点满满。不过,这句话其实也能证明欧阳修自己也承认立身很难。立心立学立言立身,这是成为圣人的四大必备条件,但古往今来能够翻越立身这道坎的人又有几人?可是,圣人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吗?世人能够像欧阳修这样做到立学和立言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说到底,宋朝的君子党和明朝的清流以及东林党其实都是一回事,他们都想做圣人,都以圣人的标准在要求别人,都在严于律他而宽以待己。在立身的这条道路上他们或许也努力过,但终究没能翻过去,到最后反而被落得个“伪君子”的骂名。但是,坦白说,这个骂名其实名副其实,他们完全配得上这个头衔。

暴揍了吕夷简,轰走了夏竦,再教赵祯做人,然后又干掉了翰林学士苏绅和监察御史马端,接下来君子们又该把目标对准谁呢?答案是参知政事王举正。

这一次是欧阳修、余靖和蔡襄三人以及御史台的李徽合力一起弹劾王举正。李徽的指控是王举正家里有悍妻却不能制,一个连老婆都不能管束的人怎么可以治国谋政?欧阳修等人则是指控王举正身为参知政事却懦弱不敢言事,整天就知道混日子,这样尸位素餐的人就应该被罢免,而且欧阳修等人还直接建议赵祯应该让范仲淹取代王举正出任参知政事。在这等密集火力的打击下,王举正只好主动请辞,而赵祯也只得同意。

正当欧阳修等人志得意满时,范仲淹却打了他们的脸。王举正被罢免后,赵祯任命枢密副使范仲淹改任参知政事,同时任命资政殿学士富弼为枢密副使,但这二人都拒绝领命。范仲淹的理由是:“我要做参知政事应该是陛下你觉得我有这个本事,但如今你是因为这些谏官们的举荐才给我升官,可宰执大臣的任免这种事怎么能够由谏官说了算呢?”

富弼同样拒绝领命。他直接拿着任命诏书去找赵祯,说他无功于朝廷不敢领此任命,而且他还提醒赵祯不要忘了辽国上次给宋朝施加的屈辱。富弼对宋朝向辽国增币之事的迟迟难以释怀也让赵祯这时候觉得有些惭愧,他只好在口头上对富弼一阵勉励和夸奖并说自己一定会卧薪尝胆洗刷耻辱。

富弼的连续请辞让他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形象变得越加的高大,所谓君子也不过如此,相比起来,范仲淹在接到朝廷的任命后倒是欣然赴任。作为当年君子党的领袖,范仲淹这时候早已不在乎那些虚名,他要做的不是立言和立学,他如今所追求的是立身,是要切实地为国家做些实事。

眼下让范仲淹放心不下的自然还是西北的陕西四路。除了旱情严重,此时陕西地界上还有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那就是将帅不和,接替范仲淹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