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学名张好古 > 第四九八章 北线尾伏击战

第四九八章 北线尾伏击战

术碾压"的错觉。然而,他们忽视了三个致命问题:一是对地形认识不足,北线尾沙洲地势开阔,缺乏掩体;二是低估了护国军的战术灵活性;三是完全没预料到张好古会在正面牵制的同时布置奇兵。这种战术上的傲慢,注定了荷军的失败命运。

护国军军的战术智慧与精妙部署?创造了奇迹。面对荷军的火器,一团团长成均采取了看似保守实则高明的战术。他命令士兵利用沙丘地形隐蔽,不与荷军正面硬拼,而是保持距离进行袭扰。护国军显然是要减少伤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行精准射击,精准度更是要胜一筹。更关键的是,张好古早已命令孙临率领三团一营绕至荷军后方。当荷军专注于正面推进时,他们的队形已经拉得过长,侧翼完全暴露。这种"正面牵制,侧翼包抄"的战术,与《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不谋而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荷军推进至沙洲中部时,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前方成均一团守势如山,精准打击下,让荷军难以前进,以至于裹足不前;后方孙临率三团一营则如神兵天降,切断了退路。荷军引以为傲的线列战术在两面夹击下完全失效,士兵们惊慌失措,队形大乱。贝德尔上尉试图重整队伍,却被成均一箭穿喉。失去指挥的荷军瞬间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四散逃命。许多人在慌乱中跳海,最终只有约80人侥幸逃生被俘,无一走脱。这场战役仅持续不到一个时辰,却彻底粉碎了荷兰人在陆地上的军事自信。

北线尾之战的深远影响?远超一场局部战斗的胜负。从战术层面看,此战证明了护国军在热兵器运用下是不逊色于荷兰人的,打破了欧洲人对火器战术的迷信。从战略角度看,这场胜利使护国军完全控制了台湾本岛与外围沙洲的联系,为后续围攻热兰遮城创造了有利条件。更深远的是,此战展现了郑张好古对东西方军事技术的深刻理解——他既清楚火器的威力,也明白其局限性;既尊重传统兵法,又能灵活创新。这种开放包容的军事思想,正是张好古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关键所在。

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北线尾之战不仅是军事技术的较量,更是军事智慧的比拼。张好古以其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握,对敌我优劣的清醒认识,将一场看似不利的遭遇战打成了漂亮的歼灭战。这场战役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只是武器优劣,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武器的智慧。在当今世界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张好古在北线尾展现的军事智慧,依然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喜欢学名张好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