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重生黛玉清仇录 > 第417章 捅“马蜂窝”

第417章 捅“马蜂窝”

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京城,被贬谪到偏远荒僻、人烟稀少的县城,换做旁人,或许早已满心哀怨、一蹶不振。{?±精?*武?}1小_@说¥网a &?更

但李承泽却并未因此而消沉落寞,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坚韧与豁达,即便身处逆境,也能有一番作为。

在县令任上,他时常轻装简从,深入辖下每一个乡镇地头。

每到一处,都耐心地与当地百姓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认真倾听他们所遭遇的困难与疾苦,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民情的机会。

李承泽在走访时,敏锐地发现当地的水利设施状况堪忧,不少沟渠淤塞严重,堤坝也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根本无法起到正常的灌溉和防洪作用。

这使得农田常常在干旱时无水可浇,颗粒难收。

而在雨季,又洪水泛滥,淹没庄稼,经常遭受旱涝灾害的侵袭。

百姓们一年的辛苦劳作往往付诸东流,生活困苦不堪。

见此情形,李承泽心急如焚,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雷厉风行地着手组织人力物力,规划兴修水利的方案,力求尽快解决这一困境。

他每日天不亮便赶到开挖沟渠和修建堤坝的施工现场,亲自监督工程进度,大到堤坝的修筑走向,小到沟渠的挖掘深度,都一一过问、严格把关。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原本破败不堪的水利设施终于得以修复。

清澈的水流顺着新修的沟渠欢快地流向农田,农田灌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这一年,该县庄稼长势喜人,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们终于摆脱了饥饿的困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新县令感恩戴德。^x~k¢a~n?s*h?u¨w¢u/.·c^o`m^

此外,李承泽认为教育对县城发展非常重要,故而格外注重当地教育的质量。

在一次探访县学时,他亲眼看到当地县学学舍破旧不堪,屋顶漏雨、墙壁斑驳,桌椅也残缺不全;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先生们大多学识有限、教学方法陈旧,致使许多孩子无法接受到良好且系统的教育。

于是,为了给学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李承泽四处奔走筹集资金。

他拜访了当地的富户乡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向朝廷申请专项补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资金来源。

终于,在多方努力下,资金到位,学堂得以重建,崭新的学舍拔地而起,宽敞明亮,桌椅齐全。

同时,李承泽不惜重金,高薪聘请德才兼备、教学经验丰富的先生前来授课,极大地提高了学子们学习的兴趣。

他甚至每月都特意抽出一日空闲时间,前往县学,亲自给学生们答疑解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他们讲解难题。

在他的不懈努力与悉心推动下,当地的教育事业逐渐兴旺起来。

学堂里书声琅琅,学子们求知若渴,先生们倾囊相授,整个县学氛围焕然一新。

第二年科考之际,该县考上童生和秀才的人数大幅上升,众多寒门子弟凭借自身努力脱颖而出,一时成为佳话,引得周边县城纷纷效仿。

圣上本就对李承泽的才学与能力颇为赏识,当初的贬斥不过是权宜之计。

他暗中专门派了心腹之人密切关注李承泽的一举一动,期待他能在地方上有所建树。¨k`e/n`k′a*n*s+h·u′.¢c¢o^m/

李承泽在县令任上,一心扑在民生政务上,无论是兴修水利以解旱涝之患,还是重视教育培育一方人才,桩桩件件都干得极为出色,政绩斐然。

这些功绩,上级官员都看在眼中。

在该年度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毫无意外被评为了“优”等。

不久后,圣上的调令下达,李承泽被破格调回京城,凭借自身能力与过往功绩,升任户部员外郎,兼翰林院侍讲。

在户部,李承泽专门负责管理国家庞大且繁杂的财政收支事务。

这一摊子事,牵扯到朝廷上下的诸多方面,账目如山,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团乱麻。

然而,李承泽毫不畏惧,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从纷繁复杂的账目中抽丝剥茧,理清了头绪。

他核查账目过程中,很快便敏锐察觉到,户部账面上存在诸多猫腻。

一些官员倚仗权势,长期拖欠国库账款,甚至暗中勾结,通过虚报账目、巧立名目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