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辰星把玉米和红薯间种的方式详细地讲解了一番,古韵按照他说的方法反复试验。
最终摸索出了最合理的种植方案,并向女帝汇报了这个最佳结果。
在古韵进行实验的同时,赵辰星也让小雾找来了锅和柴火,开始煮玉米糊。
大家也都品尝了玉米糊,每个人都对其味道深感满意。
忙完这些后,赵辰星这才彻底放松下来。突然,他回忆起小时候收玉米时,口渴了就经常啃玉米杆来解渴。
于是,赵辰星走到实验缸前,掰下一根玉米杆,像剥甘蔗一样把外皮剥掉,吃了起来。
感觉这比在蓝星吃的时候还要美味,和蓝星的甘蔗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木镇澜和古韵看到赵辰星吃得津津有味,也学着他的样子吃起玉米杆来。
还有模有样地把嚼完的渣子吐掉。
女帝看着他们吃,带着疑惑的语气问道:“赵先生,这个玉米杆也能吃吗?”
赵辰星赶忙回答:“这个是可以吃的,不过很少有人吃,陛下还是不要尝试了,臣怕这会弄脏了陛下的嘴。”
女帝有些不满地说道:“你们都吃得,朕自然也吃得。”
“我九黎族之人小时候被丢到深山里磨练,什么没吃过。”
赵辰星听了这话,感到十分惊讶,正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
就听见古韵说道:“这个玉米杆不但能解渴,还蕴含着不弱的能量,恐怕一些山里的野果都比不上它。”
女帝和公主听到这话后,纷纷尝试起来。
女帝又问赵辰星:“刚才听赵先生的意思,是玉米种子比红薯种子更容易筹备吗?”
赵辰星大致解释了一下,说红薯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商家收购后大多制成了别的产品已经没办法当作种子来用了。
而玉米主要是直接食用玉米粒,所以在市场上比较容易找到。
女帝听后说道:“好,那赵先生就尽可能多地筹备玉米种子。”
古韵这时在一旁插了句话说道:“赵先生,尽量去购买那些小袋子装的种子。”
赵辰星心里明白,小袋子装的那都是经过专门培育的高产量种子,只是这类种子价格比较昂贵。
而且要是购买数量太多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于是,赵辰星回应道:“是,古大人,不过那种种子确实不太好找。”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木镇澜朝着赵辰星拱手作揖,客气地说道:“劳烦赵先生了。”
赵辰星赶忙回礼,说道:“赵某定当竭尽全力,可不敢受大人此等礼遇。”
毕竟这可是户部尚书,要是放在蓝星,那可相当于京都里位高权重的那几位之一,赵辰星着实不敢坦然受这份礼。
户部尚书木镇澜满不在乎地说道:“赵先生完全受得起,你这可是在拯救大黎的黎民百姓,同时也是在救本尚书。”
赵辰星赶忙说道:“尚书大人过奖了。”
木镇澜接着说:“赵先生不必如此自谦。赵先生不妨说说这种子大概价值几何吧?”
赵辰星马上回答道:“陛下和公主此前对臣多有帮助。”
“这些种子就当作臣献给陛下的心意,也好为大黎尽一份绵薄之力。”
“尚书大人您说说需要多少种子,赵某定会竭尽全力去筹备。”
还没等木镇澜回应,就听到女帝开口说道:“若是只是眼下这些种子,那便算作你献给朕的。”
“可若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栽种,种子的费用自然该由国库来支出。”
赵辰星略一思索,便也理解了,这是关乎原则的问题,于是说道:“是,陛下英明。”
女帝没有再吭声。木镇澜接着说道:“赵先生有所不知,截至目前,咱们大黎的农作物里,还没有哪种作物的产量能够比得上玉米和红薯。”
“所以赵先生您能筹集到多少种子,咱们国家就会种植多少。”
赵晨星心里不禁有些好奇,难不成朝廷打算免费给农民发放种子吗?
不过他没敢开口询问。心里默默盘算着,在蓝星玉米是1.5元一斤,红薯是2.5元一斤。
而这儿的一银大概25克,拿去当废品卖的话大概能值一百二十几元。
要是按一斤种子要一银来算,他们肯定会觉得自己这是在漫天要价。倒不如直接要铜,毕竟现在废铜一斤大概30元左右。
于是,赵晨星对木镇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