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看书网 > 四合院:不认圣父舅舅,我躺赢成首富 > 第24章 房山李家村

第24章 房山李家村

的标准,实在是小了点,今天看在咱们的情面上收下这批货,下次送小鱼我们就拒收了哦。”

听到这话,李建国迅速掏出一根香烟递给他,并待对方点火后回应道:

“好嘞,大宝哥,这些确实是我前一日所钓之鱼,以后绝对让您省心。”

此语引发刘大宝惊讶反问:

“这么多鱼都是你个人一手钓上来的?”

“我和另一个人花了大约四个小时吧。”

见状,刘大宝投以羡慕的眼神但未多言,暗叹这是李建国的特殊本领罢了。

等到过秤环节完成,李建国持刘大宝签署的凭证径直赶往财务室领取款项。

最终领到总计24元人民币,其中归属三大爷那桶的款项为9.6元,暂时收起,回头再交还于他。

回到办公室,其他同事早已就位,不少同僚正整理行囊打算前往基层展开任务。

眼见李建国踏入门槛,众人立刻调侃起来:

“哎哟建国,厉害了,还没正式定岗就敢迟到了啊!”

“哪里呀!我是提前到了,刚才是去财务处理了一下关于昨天钓鱼所得的事情呢。”

随即将财务开具的拨款单递交至记录员董燕琴手上。

众人留意到这张票据后,兴趣陡增齐声询问昨天究竟捕捞了多少鱼。

得知确切数目时大家都惊诧不已。

例如张大全他们则纷纷提出要求,盼望着下周再次钓鱼之际能带上他们一同前往分享乐趣。

在获得李建国的应允之后,大伙相继整理装备踏上行程。

月末将至,自本周起,办公室成员几乎全员投入下乡活动全力完成本周期内的物资采购指标。

李建国走向陈有福的办公室,轻轻敲了敲门,听到里面的回应后,推门而入。

“科长,我刚从财务回来。

今天早上我已经把昨天钓的鱼送去厂里的厨房了。”

“你钓了多少鱼啊?还专门送到了我们厂的后厨?”

“一共四十六斤。”

“什么?四十六斤!厉害啊,你小子真行!”

“凑合着吧。”

“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怎么就没那么好运呢?下次去钓鱼记得叫上我,咱开科里的车一起去吧。”

“好,没问题,下次我会告诉您的。

科长,我想今天去外面采购些东西。”

“可以呀,你来科室几天了,不如下去试一试。

你想去哪里?”

“房山,我老家。”

陈有福点点头,说道:

“那就下去吧,去支持你在老家的采购工作。”

李建国略显羞涩地补充道:

“科长,老家有点远,你看能不能让我把科里的车开走?”

陈有福笑了笑,给李建国开了出行许可,并递上了车钥匙让他离开。

拿到了钥匙后,李建国简单收拾了一下便驾车出发了。

山间的道路颠簸难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驾驶,才抵达他的家乡——房山李家村。

回乡的路上,李建国从自己的空间里拿出了一些大白兔奶糖,用油纸重新包装好,准备回村时分发给村里的孩子们一人一颗糖吃。

远远望去,一群小孩正在村口嬉戏玩耍。

看见李建国的汽车驶过来,他们停下游戏,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车辆。

这个地方是一个较为偏远且不富裕的山区,村里一年到头也难得见到几辆车子进来。

他将车子停在村口的空地上后下了车,向周围围观的人们打招呼。

李建国今年刚毕业不久离开了村庄,村里人对他还算熟悉。

看到他下车,不管大人小孩都围了过来。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个不停,小孩子见是李建国,也不再怯生生,围着车又蹦又跳,有调皮的小男孩甚至探头探脑看向车内好奇地看着。

这是个不到百户人家的村子,叫李家村。

村子里大约六成的人姓李,大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亲属关系。

李建国与聚集在村口闲聊的几位邻居寒暄了一会儿。

根据他的记忆,他对这里的许多村民不算很熟络。

因为在母亲还在世的时候,由于易中海经常资助他们的家庭,虽然失去父亲,可他们日子还算过得去。

因此,当李建国发现易中海竟是原主舅舅之时,立刻毫不犹豫选择了照顾易中海的晚年生活。

从小到大,李建国没有参与过田间的劳动,专心致志于学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