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那么多,上次我看这信托商店有一台徕卡照相机,功能完好无损,才80块钱就可以买到。”
李建国解释说。
一听说相机只需80块,易中海当下拍板:“既然喜欢,那就买下来,不差这点钱!”
易中海答应买相机后,李建国又向大妈问了一句:“舅妈,你觉得这台缝纫机行不行?要是没问题,咱们就买吧。”
大妈听外甥这么一问,眉开眼笑地说:“这下咱们赚到了,这缝纫机真没什么毛病,看起来和新的一样!”
听到这儿,李建国重新对王大奎表态:“大奎兄,这手表票我可以给你,不过你要拿相应的胶卷跟我换。
我记得店里面有相机,应该也有胶卷卖。”
刚刚他们的谈话王大奎自然也听了个清清楚楚,马上明白李建国的意图,赶忙回应道:
“好啊好啊!这样吧,兄弟,我们现在先出去给缝纫机开发票,然后我带你去买相机,等相机的事情敲定,我就拿胶卷跟你交换那张手表票。”
随后,四人从仓库里出来,走到了柜台位置,王大奎立即为李建国开具了缝纫机的购买单。
这台缝纫机售价为120元,等手续完成之后,王大奎又匆忙带着李建国走向照相机专柜。
李建国一到照相机专柜,就发现前几天看中的那台徕卡相机仍然摆在那里。
在这个年代,能花大价钱买一台照相机的家庭并不多见。
这次不用王大奎开口询问,李建国直接对着售货员说道:
“同志,请问这台徕卡的功能都是完好的吗?”
售货员看到是王大奎介绍来的人,态度稍微热情了一些:
“同志,我们店里所有商品都经过专业人员检测,没有问题的才会放到货架上。”
听了售货员的话,李建国满意地点点头,接着果断说:
“好,我要了,麻烦您开张票吧。”
售货员也没多啰嗦,直接把徕卡拿了出来,随即开始为李建国开票据。
同样,在票据写好后,是一位大妈上前帮忙付款。
拿到相机之后,李建国爱不释手地研究起来。
相机保存状况相当良好,外有一层牛皮外壳包裹,机身无任何划痕或磕碰。
这款二战版使用的材料格外讲究,堪称该系列中用料最好的版本,即便到后来仍有大量功能正常的相机流通市场。
办完一切手续后,王大奎让李建国稍等片刻,他说要先去取胶卷,回来再交换手表票。
此时李建国与另外两人一边琢磨新买的相机,一边等着王大奎。
大约10分钟后,王大奎提着几盒胶卷急急忙忙赶来:
“这里有各种厂产的135胶卷,加一起共凑齐了28块钱,还差两块我补给您。”
李建国接过来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实没问题。
总共9卷,其中正品4卷、副品5卷,不过这些胶卷牌子混杂了些。
这些都是当初收购相机时附带的一些存量胶卷。
每卷胶卷能拍摄36张照片,正品每卷价格略高于四块钱,而副品每卷则仅需两块左右。
装好胶卷后,李建国从口袋掏出手表票递给王大奎:
“大奎兄,这样就行,剩下的一块钱就不必要了。
咱们这是交换,不是做买卖,只要价值对等就行,不必算得太细。
更何况要是没有你帮我,哪可能买到这么多胶卷呢。”
王大奎接过手表票,朝着李建国拱了拱手:
“兄弟讲义气,以后有什么需要都可以直奔我这来。”
李建国也拱手回礼:
“大奎兄,我叫李建国,是红星轧钢厂采购三科的。
既然这样,今后若有需要,我就前来打扰您了。”
跟信托商店的员工拉上关系没什么坏处,日后万一缺少什么东西还可以请他们帮忙置办。
之后,李建国和王大奎一起将缝纫机抬到了车上。
看着易中海夫妇在旁边,李建国取出相机调整好位置,请王大奎拍张合照。
刚才搬缝纫机的时候他就已经装好了胶卷。
三人站在车旁,并未刻意摆姿势,均保持挺直的站姿,完全符合那个时代拍摄照片的习惯,每个人都满脸笑容。
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嚓”
,影像便被永远定格在这瞬间。
随后,李建国接过相机,向王大奎致谢。
驱车离开菜市口信托商店,向着自家四合院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