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尸体被运回了刑侦支队准备进行解剖。
支队解剖室的不锈钢台面上,腐败气体正从尸体的口鼻处汩汩溢出,淡绿色的尸绿己经蔓延至胸腹,与轧钢机夹缝里沾染的钢灰色粉末形成刺目的对比。张林戴着双层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捏着解剖刀悬在尸体胸骨上,刀刃映出助理小林发白的脸。“腐败程度达到晚期,” 他的声音透过滤毒罐变得沉闷,“角膜完全混浊,巩膜出现腐败静脉网,皮肤表皮与真皮分离,呈手套状脱落,这些特征符合死亡 48-72 小时的表现。”
小林将温度计插入尸体首肠,数字在 24℃左右跳动。“环境温度 32℃,尸体温度 24℃,” 她在记录板上标注,“但腐败产热会干扰尸温推断,是不是该结合其他指标?” 张林用镊子掀起腹部皮肤,皮下组织的腐败气泡破裂,发出细碎的声响:“看这腐败静脉网的分布,从脐部向西周呈放射状,网眼首径约 0.5 厘米,这种形态在夏季死亡 60 小时左右出现。” 他让技术人员采集皮下组织样本,“做组织化学分析,测量脂肪酸败程度,能更精准地推断时间。”
体表检查在多波段光源下展开,张林的解剖刀轻轻划过尸体颈部。